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一场跨越山河的青春淬炼

发布时间:2025-11-04 19:50:20

  攀登狼牙山的石阶几近垂直,太原理工大学2023级本科生叶子怡的双腿如同灌了铅,汗水浸透衣衫。半个多世纪前,5位勇士正是背负着沉重枪支,在这无路之径上与敌周旋,直至弹尽粮绝、纵身跳崖。

  这是太原理工大学“铸魂·领航”实践育人项目2025年实践征程中的一幕。这一项目由该校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倾力打造。“学校计划在全校范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中遴选优秀代表参与项目,每年前往不同的革命圣地开展实践,创新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新范式。”学生工作部部长贺光明介绍说。该项目正式启动后,首批34名学生代表组建3支队伍兵分两路,一队深入燕赵大地,两队奔赴三秦沃土,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于躬身笃行中淬炼担当品格。

  深度浸润红色基因

  实践队深入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白洋淀抗日纪念馆……青年学子们的实践足迹串联起一部立体的精神史诗。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抗击敌人,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与队友们一起躬身穿过狭窄通道,2023级学生孟卓婧被深深震撼。

  “核心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514厂)实践结束后,该校2023级学生张柄昆深有感触地说。与此同时,在陕西开展实践的太原理工大学另一支实践队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近距离感受了解我国航空工业从零起步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聆听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两位校友的专题介绍和亲身经历,同学们对他们科技报国的精神有了更深切的感悟。2023级学生王陈雨说:“我将夯实专业基础,主动参与科研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太原理工大学由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同心圆实践队”,踏上了一场寻找红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征程。从西安事变纪念馆到枣园、南泥湾革命旧址,从梁家河知青旧址到照金革命根据地……队员们身着统一的队服,眼神中闪烁着自豪与自信。

  “刃口的弧度和这里的农具一模一样。”在梁家河知青旧址,维吾尔族学生苏巴提想起爷爷在新疆垦荒时用的坎土曼,“‘梁家河精神’是知青们用双手凿出的水井、用肩膀扛出的梯田,更是我们这代人用汗水浇灌理想的行动。”

  在杨家岭窑洞前,艰苦岁月与坚定信念形成强烈对比。这份跨越时空的震撼,瞬间唤醒了哈萨克族学生吾拉尔·叶尔哈力对家乡新疆的记忆:帕米尔高原上,驻村干部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山河;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科研工作者培育出生命奇迹,天山脚下的万亩葵田绽放出最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知行合一中绽放青春之花

  当实践队最终登上狼牙山,五勇士的壮举从书本跃入现实。那一刻,2024级学生肖婉晴的感触更加深刻:“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英雄精神,肩负起时代重任。”

  “我们更应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观完西安事变纪念馆,哈萨克族学生萨布尔巴依说。“回校后,我要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每一位同学听,让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维吾尔族学生热依汗古丽说。

  “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西迁誓词再次响起,与青年学子的报国初心同频共振。太原理工大学的学子们将以科教先驱为楷模,在民族复兴征程中高举“青春火炬”,用创新、坚守与奉献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李林霞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