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一早,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康庄村村民玄风菊忙完家里的事,就来到村里的山东恒源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熟练操作起加工机器。“自从村里有了这个车间,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天能挣120块钱,每月收入3000多块,心里特别踏实。”
“就这个小部件,今年能给村里带来50万元的收入呢。”村党支部书记康风卫拿起一个加工好的成品,告诉记者:“等这批订单加工完,我们就扩大生产规模,新车间地址都选好了。”
康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种地收入少、副业少,村集体经济薄弱,附近的恒源公司也需要稳定的工人和发展环境。自参与“百新联百居”行动以来,双方的合作日益深入:村里出场地、出人工,企业投设备、搞培训,专门加工枪口防护罩。订单量从最初合作时的7万个,一路涨到今年的25万个,实现了“企业降本、集体增收、村民就业”三重效益。
今年5月,泰安市创新开展新兴领域党建“百新联百居”行动,首批132家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组织等新兴领域组织,与社区(村)建立党建联建共建关系,通过组织共建、文化共兴、人才共育、发展共谋,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联建双方把各自的资源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探索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实现企业延链扩产、社区(村)富民增收。”泰安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宋逸飞说,目前首批联建单位已达成代加工、种植养殖合作、文旅项目开发等产业项目32个,带动300余人就业。
通过“小而美”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了“技术工人”。在城市社区,新兴领域组织进入社区,成为居民的“幸福合伙人”,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资源不足、服务不优、参与不够等难题。目前已推出特色化服务项目140余个,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
10月21日上午,在泰山区上高街道学苑社区的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里,每月一次的“幸福17”公益市集正在举办,义诊、家政、维修等30多项便民服务吸引了不少居民参加。
桃李园小区老年人居多,对适老化服务需求高。绿漫云物业公司经理李宁说,物业为有特殊需求的业主建立专门的档案,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物业管家定期上门,时刻关注居民诉求。与学苑社区结对共建后,服务范围和领域更广,陆续解决了供暖、活动场地不足等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学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孟庆征说,为满足居民高层次的服务需求,社区链接整合辖区资源,引入多家“幸福合伙人”,在市集提供经常性服务,还组织特长教学、亲子互动、艺术展演等活动,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合伙人接单”。同时,社区选派专职人员参与物业管理,物业推荐优秀员工任社区网格员,达到了双向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
越来越多“幸福合伙人”的背后,是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和社会组织资源的双向奔赴。
“我们发现,不少社区希望扩大联建‘朋友圈’,让更多类型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服务。”泰安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春说。10月15日,第二批“百新联百居”新增66对联建单位,其中不乏“一对多、多对一、片区联建”模式,多元协同参与格局日益明晰。
从各自为战到联建共建,泰安市以“百新联百居”为抓手,不断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我们将持续当好资源链接的‘催化剂’、协同治理的‘黏合剂’,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更强‘新’动力。”王春说。
■“新”言“新”语
“百新联百居”是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共治、双向赋能,将分散的社会资源与群众诉求、企业需要精准对接,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魏然 刘宸)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