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台视窗 > 陕西新闻

文化润民 让幸福可感可及

发布时间:2025-11-05 15:59:04

  铜川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文化润民 让幸福可感可及

  开展“全民美育课堂”品牌活动;办好各类校园兴趣班;因地制宜办好老年大学……“群众在哪里,文化就要送到哪里!”在铜川,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浸润在日常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铜川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满足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推进,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老年大学点亮晚年生活

  “老马,今天又去哪个班上课呀?”

  “今天去太极拳班,有活动可别忘记叫我……”

  10月31日一早,在铜川市老年大学,71岁的学员马双铜与朋友交谈。“我参加了葫芦丝班、口琴班、朗诵班,今年还报名了太极拳班,生活可充实了!”马双铜说。

  在铜川市老年大学,可以看到一幕幕温馨的场景:国画课堂上,老人们专注地观赏、临摹,沉浸在水墨的世界中;舞蹈室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老人们跟随音乐节拍,抖肩扩胸活动身体;朗诵室里,老人们手捧书本,深情地朗诵诗词……

  “退休以后,我和老伴儿想着不能老待在屋里。”马双铜笑着说,“看到老年大学的招生宣传后,我和老伴儿都报了名。现在我俩是葫芦丝班的同学。”

  “老年大学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铜川市老年大学校长吴元向记者介绍,“我们立足本地老年群体较少、水平参差不齐、兴趣范围广等实际,推出了‘基础—研习—团队’培育模式。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自行选择各阶段兴趣班,既可以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一门才艺,又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基础—研习—团队”的培育模式不仅为学员建立了完整的培训模式,还让艺术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元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技艺成熟的学员会被吸纳进各类团队,在社区‘村晚’、纳凉晚会等文艺活动中表演节目。团队成员共同排练、表演节目,进一步加深了友谊。”

  吴元表示:“今年以来,铜川市老年大学共开设91个兴趣班,涵盖剪纸、书法、朗诵、葫芦丝等32个专业,报名学员达1700余人次。以铜川市老年大学为平台组成的文艺团体多次在市区县各项文艺活动中亮相。我们还将继续开设更多富有特色的课程,引进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的文化体验。”

  让文化活动在校园生根

  “老师,今天我把小伙伴带来了,她也想参加剪纸班!”

  “老师,上次您教我剪的图案我学会了。您看剪得怎么样?”

  10月31日,铜川阳光中学的剪纸兴趣班内,宜君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亚莉分外忙碌:“开学以来,不断有同学来报名,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签到本上便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初一学生乔昕怡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剪纸,看到学校有这个兴趣班,马上就报名了。老师很有耐心,我学到了很多剪纸图案。”

  在铜川阳光中学,像这样的兴趣班还有很多。该校团委书记程琪告诉记者:“学校社团活动多种多样,除了围棋、国画、书法这些‘老牌’兴趣班外,还有这两年创建的纸浆画兴趣班等。我们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由学校出资提供社团活动经费。目前,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参加了社团活动。”

  “对于我们来说,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程琪表示,“目前,学校已开展多场端午节、中秋节校园社团活动。学校还多次组织社团学生前往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文艺演出,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在多彩活动中展现青春活力。”

  打造家门口的“艺术充电站”

  “真没想到我们这儿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9月28日,在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合唱团学员张兰高兴地说。

  走进铜川市群众艺术馆,社团成员整齐列队,齐声高唱。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几名学员聆听老师讲述发音原理。张兰告诉记者:“我七年前就参加了合唱团。这里的老师态度认真,教学水平很高。以前我下班来这里和姐妹们一起唱歌,啥烦恼都没有了,退休以后,来这里的时间更多了。”

  近年来,为持续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让市民充分感受美育精神,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民美育课堂”品牌活动,以馆内师资为基础,同时遴选社会各界有名望、有资质的优秀文化志愿者作为美育导师,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点单式”免费艺术培训。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团队与志愿服务部工作人员张晓莉介绍:“群众需要什么课,我们就为他们送上什么课,只要报名的学员人数满足开班标准,我们就为他们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目前,铜川市已成立10余个‘全民美育课堂’,涵盖戏曲、舞蹈、泥塑、书法等门类。现有的‘全民美育课堂’大多在小区附近,群众走出家门,就可以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十分方便。”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井小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馆内工作人员、文化志愿者的作用,积极与社会上的艺术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努力充实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更多‘全民美育课堂’,把文化艺术送到群众身边。”(群众新闻记者 王志辉)

  记者手记

  建好群众身边的“幸福家园”

  王志辉

  一座老年大学,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群众艺术馆创建的“全民美育课堂”,让市民在家门口畅享“文化大餐”……在铜川,群众身边的“幸福家园”正发挥着启智润心、丰富生活的作用。

  在铜川市老年大学,65岁的学员杨春荣告诉记者:“在这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仅从学习朗诵、书法、古筝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充实,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天都过得很精彩。”有所学,有所乐,身边的“幸福家园”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启了一段全新旅程。

  建好群众身边的“幸福家园”,需要在“质”与“量”上共同发力。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组织更多社会能人参与到文化培训活动中,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要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开展更多“点单式”文化培训服务,激发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让更多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到身边的优质文化服务。

  来源:群众新闻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