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重庆数字气象防灾减灾治理体系再获国际关注 约旦前首相来渝实地考察

发布时间:2025-11-05 17:21:40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林楠)当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遇上超大城市,看重庆如何借“数字”之力,日益构建起完备的气象防灾减灾治理体系。11月3日,约旦前首相兼国防大臣奥马尔·拉扎兹一行来到重庆市气象局,以“数字气象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 

重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气象防灾减灾带来极大的挑战。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重庆面临过境洪水、暴雨山洪、城市内涝、危岩地灾和森林火灾“五高”风险并存的复杂局面,而复杂地形与密集人口相互交织,使其成为全国气象灾害防御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为此,重庆做出了哪些努力?

奥马尔·拉扎兹一行走进重庆市气象局,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首先了解了气象局的历史由来与典型案例经验分享。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工作人员以实际发生的灾情为例,向奥马尔·拉扎兹介绍了气象防灾减灾治理体系。 

重庆市气象部门通过构建“11241”现代化防灾减灾治理体系,以数字化手段显著提升了灾害防治能力。该体系围绕保障超大城市安全的核心目标,依托灾害风险监测数据基础,建立了灾害天气预报与“3+N”风险预警双机制,实现了决策指挥、三级联动、部门协同和公众避险的有机整合。

这一创新实践深度融入重庆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推动防灾减灾机制运行更加高效顺畅。其成果获得国家级认可,数字变革下的预警联动机制入选2024年气象部门十大优秀管理创新,数智治理模式被中国气象局列为典型案例。世界气象组织及多国专家考察团对重庆的早期预警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经验为全球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工作人员介绍,该体系的核心支撑——“四天”系统,通过天枢·智能探测、天资·智能预报、知天·智慧服务和御天·智慧防灾四大平台,实现了从监测、预报到服务和防灾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为超大城市气象治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保障。 

——在灾害风险监测与数据基础方面,重庆市气象部门依托数字重庆建设,构建了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多部门数据的“一张网”监测体系。通过融合9000余个各类观测站点,实现地面观测平均间距2.9公里,灾害隐患点监测覆盖率超97%。依托高性能大数据平台,实时处理多源观测资料与国家级数据,生成1公里/10分钟的高分辨率实况产品,为风险预警和应急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预报预警和风险预警方面,重庆建立了以数值预报为核心的0–60天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体系,并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短临预警中的应用。通过“620”递进式预警机制,实现从6小时趋势预警到临灾分钟级告警的精准靶向发布。同时,联合多部门构建“3+N”气象风险预警体系,针对暴雨、高温、低温雨雪等灾害及其引发的山洪、地灾、中小河流洪水等衍生风险,建立精细化预警模型,在近年多次灾害过程中有效支撑了人员提前转移和灾害防控。

——预警发布联动与灾害风险管理方面,以“永川模式”为基础,重庆构建了覆盖市、区县、镇街、村社的四级预警工作体系,横向联通26个市级部门,集成102万应急责任人。通过“一委四指”指挥体系和“44NN”分级响应机制,实现气象预警与应急联动的深度融合。依托电子围栏、应急广播、数字化平台等渠道,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9.9%,形成“监测—研判—发布—响应—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响应措施精准落地。

调研结束后,奥马尔·拉扎兹表示,重庆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智慧的新方法来预防灾难,同时,以多部门联动的方式来共同协作,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值得全世界学习借鉴。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