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王佩玺)一幅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生动画卷正在蔡甸加速绘就。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长8倍,高新技术企业翻两番——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勾勒出知音故里“十四五”期间的澎湃动能。
“思路清,拼劲足,项目多,势头好。”蔡甸的持续发展在省市各个方面得到广泛认可。五年来,蔡甸区坚持以“四大比拼”提振干部精气神,以“十大工程”做强发展主平台,坚定不移走开放路、打产业牌、念生态经,一年一个新台阶、一步一个新跨越,经济总量今年迈上700亿元,发展基础积厚成势,将在“关键一跃”中加快实现千亿目标。
时代的方位,决定奋斗的方向。蔡甸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建功支点的浪潮中,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攻方向,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化、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精品文旅“四个新样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融合”,努力实现“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双丰收,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征程漫漫,惟有奋斗。当前,蔡甸全区上下提振“四气”精神,升腾发展气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的根本动力,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努力在全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中奋勇争先,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确保“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开好局。
新型工业化新样板——
主导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长8倍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在知音故里释放出澎湃动能。
“主导产业”提质焕“新”。蔡甸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上取得巨大突破。极景智能公司,一辆辆L4级无人驾驶车辆接连下线,企业生产订单已排到年底。博格华纳武汉工厂,一箱箱新能源汽车电机核心零部件直抵德国沃尔夫斯堡。全区170多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中,九成实现新能源领域转型。
“新支柱”决胜未来。武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航院)用不到一年时间,成功实现“从0到1”“从无到有”的跨越,相继完成市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两级跳”。
30余个创新种子正在武航院拔节生长之时,一条以武航院为中心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链正加速集聚。沃尔核材、新锐合金、隆达铝业等重点企业纷纷增资扩产,武汉朗志、航空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瑞聚祥新能源材料和湘伟精密模具等新材料研发制造企业先后落地。
“黑马”转型闯关。智能家居产业是蔡甸四大百亿产业之一,已形成以欧派、敏华、格力等为链主的产业集群,43家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接连落地。
以欧派等为链主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崛起。
“自上次签约后,我再也没有去过蔡甸,因为投资过程很顺、很快。”广州珠江岸边,欧派家居集团董事长姚良松如此说道。
上海黄浦江畔,新锐股份董事长吴何洪也发出感慨:“蔡甸制造基地是集团最大投资项目,拥有最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客户参观后的签约成功率达到80%,比参观集团总部的效果还好”。
两位商界大佬用真金白银投票,是蔡甸区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提前布局新数字、新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新样板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蔡甸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长8倍、达到148家,高新技术企业翻两番、达到658家,“四上”企业翻一番、达到1023家,创新生态越来越好,成为蔡甸换道超车的核心引擎。
产城融合新样板——
建强“四城一园”,振兴“六街一乡” 产城融合发展能级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蔡甸区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这个关键路径,在东部集中打造“四城一园”、西部协同建设“六街一乡”,强东兴西,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中法生态城推窗见绿,借鉴巴黎绿色慢生活理念的“小街区、密路网”与汉口历史风貌区颇为相似。
武汉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预售十天破亿元。
掩映在格桑花海中的武汉开元森泊度假乐园,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585间特色客房“一房难求”。小鹏汽车全国首家3.0标准交付中心开业,中法生态城新能源汽车服务后市场已集聚特斯拉、理想、小鹏三大头部品牌。由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运营的高端法式时尚五星级酒店中法生态城铂尔曼酒店项目正冲刺年底完工。
中核科创中心等亿元楼宇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中建绿创等近30个总部经济项目聚集。特斯联智慧产业园获评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同济医院转化医学大楼全面封顶,同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产业项目加速聚集。
中法生态城产业导入的同时,中德产业园扩面提质同步展开,园区已吸引来博格华纳、牧野、美达王等知名外资企业69家,其中,伟巴斯特、普旭等德资企业15家。
中德汽车人协会是注册在蔡甸的中德国际产业园的外商协会机构,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集结近百家会员企业。协会执行秘书长龙翀坦言,依托中德国际产业园,协会主动搭台,一边深化与产业园联动,一边对接推动德资企业在蔡甸加码投资。
常福产业城产城融合、蔡甸现代城兴业赋能、文岭生活城商旅牵引等工程全面提升集中度、开放度、显示度。文体中心、国际学校、三甲医院、人才公寓、孵化中心、商业体……一栋栋主体建筑拔地而起。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一批高品质小区交付用户,14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投入运营区级最大“市民之家”,1136个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只需“进一扇门”即可“一站办好”。
东部“四城一园”起势见效,西部“六街一乡”竞相发展。集镇“八个一”功能配套日益完善,“一街一镇”“一园一景”初具雏形,高速落地互通实现街道、乡全覆盖。
数据显示,近五年,蔡甸区新增来区就业创业大学生接近5万人、新增常住人口约16万人。
乡村振兴新样板——
莲藕“长”出产业链,活鱼翻起致富浪 农民“家门口”就业多元化增收
今年,蔡甸藕王“藕”遇顶流IP哪吒,惊艳亮相央视元宵晚会,声名远播。一根长达3.473米的蔡甸传统九孔九节粉藕,刷新全球最长莲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久前,一根刚刚采挖出水的紫红色外皮藕带,吸引了著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傅廷栋院士的目光,他评价道:“我非常看好蔡甸莲藕市场前景。”
着力打造莲藕品牌的蔡甸区从传统莲藕种植向两端不断延伸:一头通过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研发新的品种,一头向农业深加工、观光农业稳步前行。力争用2至3年时间,推动蔡甸莲藕年产量超2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50亿元,加快形成百亿级莲藕产业集群。
蔡甸莲藕首次登上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榜单,“蔡甸藜蒿”“蔡甸西瓜”“蔡甸甜瓜”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成功转化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自然格局,造就了蔡甸活鱼成为全国知名“土特产”。全省首家“长江三鲜”繁育中心,不仅成功繁育出刀鱼,还具备了运输至外省销售的条件。全省最大工厂化鳜鱼苗种繁育基地,让本地鱼苗供应从一个月延长至五个月,武汉鳜鱼养殖不再依赖外省苗。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占到全区10.94万亩池塘养殖面积的72%。
作为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蔡甸在“十四五”期间坚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集约高效、业态多样、科技创新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产业更优: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43家,2024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8.57亿元。“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109个。
乡村更美:中国园艺小镇、索河温泉小镇等特色小镇,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强镇、农旅名镇、商贸大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2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湾不仅美了乡村,还为当代和后世留住美丽乡愁。
农民更富:28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精品文旅新样板——
全域文旅精品,重塑“诗和远方” “文旅流量”转为“消费增量”
一曲《我在蔡甸等你》的歌声响起,令人深感伯牙子期知音情长。当院线电影《花谢花又开》在蔡甸顺利开机,这部华语首个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以一部电影带火一座城。
漫步沉湖国际小镇,香炉山上的玲珑塔巍然矗立,“折纸飞鸟”造型建筑拔地而起,5个“船形”钢结构的展创艺术空间临水而建……这里即将作为第八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核心展区惊艳亮相。
五年来,蔡甸区不断擦亮知音文化发源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以精品文旅塑造“诗与远方”,让“知音故里蔡甸等你”深入人心。
今年“十一”长假,有人选择到花博汇赴一场与花的盛宴之约,尽情沉醉于花博汇(知音花月夜)绚烂花海中。有人选择在5G市民农园里远离喧嚣,当一名“都市农夫”。也有人选择开车顺着长16.9公里的全省“最美农村路”嵩阳大道,打卡沿线的51个农文旅项目,在索子长河边一边喝咖啡,一边吃土窑面包,在嵩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下的梅池村吃一顿人均500元的法餐。
武汉野生动物王国停车场里京A、沪A、新A、蒙A……各地车牌随处可见。该景区“十一”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约占游客总数的四成。
携程旅行平台大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首日,武汉野生动物王国、花博汇(知音花月夜)两景区跻身湖北省内热门景区排名前五。
“十四五”期间,蔡甸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将2025年作为文化旅游建设年。开元森泊、沉湖国际小镇、花博汇(知音花月夜)、武汉野生动物王国、九真山风景区等十大重点文旅项目串珠成链。十大品牌酒店、十大精品民宿、十大特色美食,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走进来、慢下来、留下来。
以全域精品文旅为支点撬动消费市场,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十四五”期间,蔡甸区旅游人次从1002.33万增长至2300万,实现翻番;旅游综合收入从33.08亿元增长至8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4.5%,蔡甸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十四五”民生答卷解码“稳稳的幸福”:
“十四五”以来,蔡甸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民生保障 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2分钟医疗急救圈、公共文体圈和15分钟政务服务圈、便民生活圈基本形成,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好学——2025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成绩创历史最佳。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所、公办幼儿园19所。深化跨区域合作办学,引进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长春街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集团化办学试点走在全市前列。
养好老——建成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4家、助餐点14个、家庭养老床位242张,社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93%、88%。
看好病——人均预期寿命升至82.25岁。数智化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升级,基层医疗机构胸痛卒中中心实现全覆盖。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创省级重点专科、心衰中心获国家级认证。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交通畅——“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新(改)建高速公路5条,其中武松高速武汉段已于今年8月建成通车,武天高速、京港澳高速年底建成,京港澳高速中德园互通、蔡甸东枢纽互通将于年底投入使用。建设“四好农村路”480公里,成功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进一步拉近与主城时空距离。
生态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消除劣V类湖泊,河湖水质优良比例超80%,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前列。沉湖湿地是《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唯一郊野参观现场,蔡甸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策划:中共蔡甸区委宣传部)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