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结婚发消费券”,喜事不怕小
点外卖发大额满减红包很常见。结婚发消费券,这事你听说过吗?近日,宁波市民政部门就做了这样一个举动:面向在该地登记结婚的新人,每对发放1000元结婚消费券。据介绍,这些消费券可以在婚纱摄影、婚礼婚庆、婚姻咨询、休闲旅游、酒店住宿、婚俗文创、零售餐饮等场景下使用。
不仅是宁波,浙江多地、山西吕梁也先后对在当地登记结婚且符合条件的新婚夫妇给予奖励,广东多地推出婚育礼包。
1000元的消费券,是“小事”也不是“小事”。对结婚成本而言看似“杯水车薪”,但却不失为有关部门的一次有益尝试。尤其是在多地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当下,此举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举措带来的影响?从鼓励消费角度,扩大内需需要提振消费,“以旧换新”、“国补”的加码支持,不断刺激着广大百姓的消费潜力。在相对“细分”的领域比如结婚、生育方面,“甜蜜经济”其实蕴藏着大量现实消费需要,重视这部分需求并积极予以补贴、推动政策落地,显然是一着“走一步看三步”的长远棋。从鼓励生育角度看,发放结婚消费券可以适当减轻年轻人的婚恋经济压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年轻人或许还不清楚消费券怎么领、找谁领、怎么用。此外,要防止这类消费券限制条件太多或成为鸡肋,或暗藏各种“小坑”,这些可能存在的“拦路虎”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好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还需更多的政策宣传,打通政策落地流程,畅通使用环节。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年轻人“甜蜜的负担”远不止于此——住房压力、育儿成本、如何平衡职场与家庭责任等等,都需要政策支持这张“大手”进行合理调度。如果仅仅停留在结婚时发一笔钱,或许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难以从根本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也难以真正破解“不敢结、不敢育”困境。
显然,这样的问题已被国家重视。整个“十四五”时期,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包括育儿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生育津贴直接发至个人、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当从婚恋-生子-养育-养老的“家庭全生命周期”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有安全感,这份全链条的呵护既契合群众期盼,也顺应政策导向。
一笔“结婚消费券”只是序曲,只有让政策春风吹遍全流程,呵护持续在线,才能真正打消更多适婚育龄群体的顾虑,为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动力。
(黄泽文)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