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跳跃、倒立……十五运会期间,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火遍全网。它们的花式整活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密码”。那些独门绝技从何而来?出圈的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在东莞篮球中心,“喜洋洋”扮演者林少和“乐融融”扮演者宏宏亲自揭秘。
“创意来源于职业与喜好,戴上头套想怎么疯就怎么疯”
11月4日,在东莞篮球中心,“乐融融”疯狂摇摆、猛撞栏杆的场景引发哄堂大笑,文静的“喜洋洋”与之形成明显反差。于是,大家纷纷拿起镜头对准了两个“显眼包”,“i豚”“e豚”迅速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随后,“喜洋洋”“乐融融”开始使出更多绝活,场上倒立,单手撑地转圈等,让它们在网上的热度迅速飙升。
宏宏表示他们本身是街舞演员,也是CBA广东宏远队吉祥物的扮演者之一。倒立和单手撑地转圈来源于街舞里的地板动作。他们与导演组沟通,希望将这些街舞动作融入吉祥物的表演之中。经过近一个半月改进,最终完美呈现给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
为什么“乐融融”如此活泼好动?宏宏表示,这与中华白海豚的特性有关。中华白海豚在运动过程中血管扩张,导致皮肤颜色变红。因此以粉色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乐融融”是活力十足的角色定位。
“我们把去电音节蹦迪的动作融入到现场的表演中。戴上头套之后,观众看不到里面是谁,自己想怎么疯就怎么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宏宏表示,没有了思想包袱,他们开始自由发挥,也就有了大家看到的疯狂摇摆、撞栏杆等夸张的表演,这种活力四射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没想到能出圈,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
对于网上的爆火,宏宏坦言,他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没有想到能出圈。他表示,所有来到现场支持广东男篮的球迷都很不容易。作为吉祥物扮演者,每个动作、每个细节必须做到位,将氛围活跃起来,让粉丝们开心,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不管比赛输赢,必须让他们笑着走出赛场。”
东莞篮球中心的“喜洋洋”“乐融融”爆火之后,各大赛区的吉祥物也使出十八般武艺,吉祥物成为赛场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缓解了竞技比赛的紧张气氛,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轻松愉悦。
宏宏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吉祥物本身就是一个释放天性的玩偶,它需要去调动现场所有观众的情绪,让所有观众感觉到吉祥物的活力。“如果换成我去一个赛区看比赛,我也喜欢看到吉祥物给大家带来的欢乐氛围。”宏宏说。
“站上全运会舞台非常激动,将是人生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我们看到“喜洋洋”“乐融融”在场上又蹦又跳,很难想象扮演者正承受着什么、克服着什么。
宏宏表示,曾经熟练的街舞动作在吉祥物身上演绎遇到了诸多难题。道具服整体大概有16斤重,穿在身上后动作被限制了很多,甚至走起路来都踉踉跄跄,开始练习的时候两步一摔,很不容易。在磨合了大概两周时间后,穿上道具服才能相对灵活地做动作。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经常刷到“乐融融”突然倒地的视频,大家以为这是搞怪表演的一部分。当事人宏宏表示,他们没有特意设计这些情节,真相是“乐融融”在表演过程中短时间内运动量太大,大脑氧气一下子供不上来,导致缺氧晕倒了。尽管要克服重重困难,但宏宏表示,能站到全运会舞台上表演,自己内心非常激动,也深感荣幸。他表示,此次经历将是自己人生旅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何敏辉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