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助力广东AI+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省政协委员献“良方”

发布时间:2025-11-17 17:21:49

11月13日,一场主题为“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别协商会在省政协远程协商中心举行。来自文化艺术界别的省政协委员,与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交流协商,为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6、游戏出海营收占全国45%、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广东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文化产业规模,具备以人工智能重塑文化创意全链条、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天条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保持领先优势,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引领”的跨越,是“十五五”期间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8至9月,省政协调研组先后赴广州、深圳等地实地考察文化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听取有关部门、互联网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省政协还召开“主席·委员专家深聊会”,与产业研究机构和互联网头部企业代表深入研究AI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调研报告。

针对AI赋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关键技术瓶颈、产业链协同不足、文化资源资产化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报告建议,强化技术赋能,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的内容创意产业。围绕核心文化内容,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衍生文化服务业。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文化大数据产业,实现文化资源资产化与市场化。

用AI焕发岭南文化新活力

会上,委员们围绕调研题目开出多剂“良方”。省政协委员、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建萍提出“文化IP数据化”的创新路径——通过AI技术提取镬耳屋、广绣等岭南文化符号,建立可商用的文化IP要素库,让文物资源焕发新生。

“利用AI技术,将英歌舞的槌法、身法、步法拆解为可交互学习的数字图谱,并开发AR应用,让用户通过手机即可学习,实现沉浸式、娱乐化的传承。”省政协委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元龙提出,立足本土资源、聚焦特色,从数据源头和模型根基入手,以打造典型案例为突破口,系统性地推动AI为南粤非遗赋能,筑基文化自信自强。

省政协委员、广东宏达建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沃建议,构建岭南文化IP数字化开发体系,赋能在地产业升级,对文物、非遗、典籍等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推动IP向游戏、影视、衍生品、文旅等多领域延伸,形成“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并指出,人工智能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文旅行业发展新格局。广东将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强“人工智能+文旅”政策引导,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落地应用,着力构建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发展生态。

发展“AI+文化大数据”产业

报告提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文化大数据产业,通过数据采集、确权、交易推动价值释放,实现文化资源资产化与市场化。

在省政协委员、省新阶联副秘书长吴卫南看来,人工智能重构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流程、创作模式与商业逻辑,文化创意产业既获得了“降本增效”等巨大红利,也迎来了“版权侵权”等严峻挑战。他建议,打造分级分类的AI版权数据平台,清晰界定作者、平台和使用者三方的权利与义务边界。在数据平台嵌入“内容伪造检测与水印溯源系统”,并建立多元收益分配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使用自动计费与分成,保障原创者合理收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开来对此表示赞同,并补充道:“要抓紧发展AI时代文化资源平台,建设一批专业权威的文化资源数据库、搭建一批安全可靠的数据流通平台,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谈及出版业与大数据“新融合”,省政协委员,广东出版印刷物资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维红建议完善多部门协同的“源头治理+过程监管”体系,通过政策法规划定边界、提供支持,在创新发展中守住合规底线。

人工智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赋能离不开坚实的关键技术支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建议,在报告中增加对技术研发的引导内容,重点围绕跨模态内容生成、多模态交互、智能修复等核心技术,推动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互引擎,数字内容处理软件等核心产品,打造适用于文化创意多领域的通用AI底座模型,提升技术的兼容性与可复用性。

强化政策协同与资金支持

精准有效的政策引导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秘书长曾玲珊提出,要加快政策出台与落地,完善地方配套细则,提升政策协同性,为产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她还建议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和垂直领域技能人才。同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普及市场化人才认定机制。

“一套成熟AI系统或产品的采购成本动辄数十万元,AI产品迭代速度快,企业面临持续的投入压力。”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萌建议,设立人工智能应用专项扶持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补偿。对采购认证AI服务、开展系统迭代升级的企业给予税收抵扣和资金补贴,推动形成“试点-验证-推广”的良性循环。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明宇

通讯员 任海虹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