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2025第五届肿瘤放射外科大会:精准放疗改写肿瘤治疗“困局”

发布时间:2025-11-21 17:35:49

在肿瘤治疗的攻坚之路上,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凭借“不见血的手术刀”的独特优势,与手术、化疗并列为三大核心手段。它以高能射线精准作用于肿瘤病灶,既能为不可手术患者创造手术机会,又能清除术后残余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成为全身多部位癌症治疗的关键支撑。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迭代,放疗已迈入精准化与个体化的全新阶段,其在癌症全流程治疗中的核心价值愈发凸显。为共享国际先进放疗设备的临床应用成果,共探肿瘤治疗前沿方向,2025年11月15日,以“放射外科引领肿瘤治疗新模式”为主题的2025第五届肿瘤放射外科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马骏院士、龙志雄教授、聂大红教授、李宝生教授、王建教授等国内顶尖放疗与肿瘤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第六代射波刀、超弧刀等尖端设备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度研讨,为肿瘤治疗领域注入创新活力。

打破晚期肿瘤“不治”魔咒 精准放疗重塑生存希望

长期以来,肿瘤Ⅳ期(晚期)因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常令许多人谈之色变。会上,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分会首任放射外科主任委员龙志雄教授分享临床案例,打破这一固有看法。

龙志雄教授表示,肾上腺是各种实体恶性肿瘤转移扩散的常见部位,常见的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肾癌和黑色素瘤等。肾上腺转移的治疗方案多样,包括手术、介入治疗(如微波消融、动脉内栓塞和放疗)。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其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且高龄或多种基础疾病患者也不适合手术。他有一名肺癌患者康复1年后出现孤立性双肾上腺转移,为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经与患者沟通医疗团队采用第六代射波刀联合系统治疗,最终实现“双肾上腺保全+超5年生存”的理想效果,打破了“切”的必要。

这一突破背后,是先进设备的技术赋能。据了解,第六代射波刀搭载独有的呼吸追踪系统,可实现射线与肺癌、肝癌等随呼吸运动肿瘤的“实时同步”,无论病灶如何移动,都能精准覆盖。患者单次治疗仅需躺30-60分钟,1-5次疗程即可达成理想疗效,大幅减轻了身心负担,为晚期肿瘤患者开辟了低创伤、高疗效的治疗路径。

共探生存率边界 多学科融合解锁治疗新高度

本次大会上,超弧刀的临床优势同样引发广泛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聂大红教授结合颅内垂体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复杂实体肿瘤案例,揭示了超弧刀的技术魅力——采用该设备和优化治疗方案的局限期胰腺癌患者,2年生存率达46.7%,超越国际最新报道的43.7%,这一成果意味着我国在放射外科设备应用与治疗方案优化方面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放射外科的崛起并非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影像诊断、计算机技术与肿瘤医学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宝生教授说。

李宝生教授指出,影像诊断、计算机技术与肿瘤医学的跨界融合,成功破解了传统治疗“杀瘤与保器官难以兼顾”的核心矛盾。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超弧刀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不仅将5年局部控制率提升至95%以上,更显著降低了放射性口干、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实现了“疗效与生活质量双提升”的治疗目标,重塑了肿瘤治疗的价值导向。

免疫效应拓展治疗边界 技术革新惠及特殊人群

放射外科的创新价值,更体现在对肿瘤治疗机制的深度挖掘。四川省肿瘤医院王建教授提出,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旁观效应”与“远隔效应”——不仅作用于受照射病灶,更能带动免疫系统攻击未受照射的癌细胞,帮助患者构建自身抗癌防线,从根源上降低转移和复发风险。临床中,已有转移癌患者经放射外科治疗后,远端转移病灶被免疫系统主动清除的案例,印证了这一机制的重大临床意义。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放射外科已从传统辅助治疗手段升级为核心治疗方式,适用范围覆盖颅内、头颈部、胸部、腹部等几乎所有影像可见的实体肿瘤。对于高龄、体质虚弱无法耐受手术,或肿瘤位于手术禁区的患者,第六代射波刀、超弧刀等尖端技术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让曾经的“治疗禁区”变为“希望之地”,彰显了医疗科技以人为本的温度。

结语

在精准医疗的时代浪潮下,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助力先进放疗技术的临床普及与规范应用,放射外科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着我国肿瘤治疗向更精准、更个体化、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潘沈思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