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首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正式实施以来,已满半年。南方网联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出“民营经济促进法半年记”系列报道,集中呈现广东各地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实落细的创新实践,生动记录民营企业由此提升的获得感与发展信心。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民营经济主体达1939.92万户,同比增长6.87%,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6.45%。
民营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深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紧扣企业需求,以“听心声,解难题,助升级”系列务实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就是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深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助力民营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
听心声 应关切
完善沟通机制 为民企发展破局
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是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的关键服务举措之一。
长期以来,广东高度重视政企沟通机制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形式的沟通渠道。自2017年起,“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作为固定制度安排,为政企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
今年2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增设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建立政企沟通机制,“推动问题解决,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抓手,推动政企沟通机制常态化建设。如该局连续举办4期“粤企未来汇客厅”沙龙活动,聚焦未来产业,搭建政企交流桥梁,助力民营企业把握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新机遇。同时,发布3期“政策粤动力”涉企政策系列宣传视频,聚焦企业关切,通过视频,将政策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解读,有效打通政策传达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政策的触达率和影响力。
“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是服务粤企的重要原则。”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政企对话、资源对接、思想碰撞的“零距离”平台,能常态化助力青年民营企业家进步成长。
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的关键节点,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设在全省按下加速键。广东各级部门、各地市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贯落地,积极开展学法普法,将法律法规融入执法当中。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或指导50多家相关省、市直政府单位,与企业、商协会、产业园区代表、企业家代表、立法联系点代表等,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举办7场特色专场专题政企对话会,回应不同企业群体的法治关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在韶关,向民营企业开展学法普法的活动如火如荼展开。韶关市工商联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律企同行 法护营商”之“百所联百会”结对签约仪式暨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讲活动。特邀专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核心条款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法律实务要点,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指导。
湛江市在执法沟通上主动作为,率先出台《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和企业联系点制度,畅通监督反馈渠道。通过多环节紧密衔接,确保企业在行政执法领域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与妥善处理,以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让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从省级部门到地市,广东坚持将常态化政企沟通与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贯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推动法律法规向纵深落实落地。
解难题 办实事
加强法治引领 为民企发展解渴
融资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专章形式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整套制度性投融资方案,直击民营企业面临的痛点问题。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联动省、市、区(县)三级支持。全省21个地市、122个区(县)均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协同性与执行力。截至十月末,走访小微经营主体超1415万户,银行机构累放贷款约2.97万亿元,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广东省工商联深化政银商企合作,推进资源整合,开展金融、税务、投资宣讲,联合省人行举办宣讲对接活动,16家金融机构和16家中小微企业项目签约,金额合计5.3亿元。
广东省高院组建“政府+社会”“政府+法院”等企业重整服务平台,推动无法挽救和不具有重整价值的700余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共化解债务700多亿元、盘活存量资产100多亿元,通过重整、和解帮助数十家企业走出困境。
在广东省高院的指导下,东莞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优化“信用评价+科技成果转化贷”机制,通过“先行调解+信用证明”方式,共助力17家中小企业成功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贷”1.1亿元。
“感谢法庭出具的《信用证明》,我们的银行授信批复下来了,资金周转问题解决了!”在东莞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帮助下,松山湖某科技公司获得银行500万元的授信批复,公司负责人难掩企业重获生机的激动。
广东各地市也积极立足地方实际探索支持民企融资的有效路径。
茂名市搭建“政银保”合作贷款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免抵押贷款增信分险,助力各行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25年8月,累计完成了担保额1.775亿元,共为90家企业提供了保证保险信用贷款。
潮州市聚焦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创新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建市、县两级专班,精准梳理形成覆盖20万家小微企业的信息清单,显著提升银行机构对接授信效率。
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保障下,广东以务实举措,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使更多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民营企业“良田”。
助升级 促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 为民企创新加力
民营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门设置章节,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原始创新的保护。
这对广东非常重要。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目前广东建设省市两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573家,其中400多家为民营企业。截至8月底,全省企业74.56万件有效发明专利70%以上由民营企业贡献。可以说,民营企业已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把握广东民企发展规律,广东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法为契机,强化民营经济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规范化迈进。
广东省工商联开展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组织律师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服务,编印《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百问百答》等标准化指引,共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滥用纠纷等相关问题100个,帮助实现风险防控从个案处置向体系化治理转变。
广东省高院邀请华为、腾讯、优必选等企业参加“科研人员涉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保障”座谈会,引导民营企业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效能,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根,为企业创新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深圳市光明区工商联联合司法局、人民检察院共同成立了全市首个民营企业合规服务中心,采用“1+6”企业合规综合服务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线上线下服务企业230余家次,入企服务55家次,及时解决创新主体知识产权难题。
在各部门的行动下,民营经济促进法在广东全面落地,民营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稳定,发展信心更加强劲。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令民营经济企业家深受鼓舞,必将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完善配套制度建设,积极纾解民营企业困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广东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法治护航,民企扬帆。在法治的护航之下,广东民营经济必将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书写更加璀璨的时代篇章。
策划:门丽丽 黎妙娟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