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广州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广州市商务局便基于广州千年商都、岭南特色、活力花城的城市特质,打造具有“老广”味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各具特色的试点生活圈建设来摸索广州的建圈经验 。今年更是组织专项小组,深入街道、企业、居民区,通过实地走访、个人访谈、集体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市民街坊意见,收集超千条建议,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广州在全国率先发布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引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下称《建设指引》和《专项规划》)。
本次发布的《建设指引》和《专项规划》,打破了以往以单纯地理空间为划分依据的传统模式,依据人群结构与消费特征,将生活圈划分为老年友好型、青年活力型、国际包容型、综合市民型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生活圈的需求差异,文件对应提出集聚式、街坊式、分散式三类商业形态,极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与落地性。
创新构建“3大类87小类”业态体系,传承广府特色。在商务部明确的“基本保障类+品质提升类”两类业态基础上,前瞻性地新增了“特色供给类”,从而构建起独特的“3大类87小类”业态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早茶店、凉茶店、烧腊店、糖水铺等广府特色业态被正式纳入配置指引,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广府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广州对商务部“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号召的率先响应与创新实践,展现出商业活力之都的前瞻性布局。
《建设指引》和《专项规划》深度融合岭南传统风情与国际现代风貌,充分体现人口结构多元、商业发展基础雄厚、文化特色凸显、社区类型丰富和消费需求多元的典型特征。在空间布局上,与《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建构的“5+2+4+22”重点商圈体系形成错位互补;在业态配置中,着力推动广府文化基因渗透至生活圈的每个细节,使地域特色与国际格局交相辉映。
作为基层智慧的“萃取器”,《建设指引》和《专项规划》对荔湾、越秀等老城区长期形成的广府生活文化进行认定,将早茶店、凉茶铺等纳入特色供给类业态,并通过配置标准引导外围区域补齐广府特色服务,将区级优秀实践升华为全市标准,实现文化传承与便民服务双赢。
此外,《建设指引》和《专项规划》如同基层工作的“指南针”,为各区普遍性困惑提供精准解决方案。面对从化区的农文旅融合需求,明确的“特色供给类”业态标准,助力从化打造出“乐动江埔”等五大主题矩阵,使汽车消费补贴等政策精准触达居民,解决了“资源如何整合”的困惑。针对海珠区沙园街面临的商业业态及便民服务覆盖断层等问题,落地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引入500+全球品牌,并推出“羊城家装补贴”活动,让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拥抱品质消费。
目前,广州已构建起“幸福半径同心圆”及“四个一”工作体系,通过“一个生态圈、一套文件保障、一张云图赋能、一个项目库孵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在21个试点区域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广州市商务局将根据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四个一”工作体系落地见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让“一刻钟幸福圈”成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林珍
通讯员 穗商务宣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