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坚持“全运惠民”!广东让十五运会红利长久留在老百姓身边

发布时间:2025-11-21 17:45:45

11月21日,十五运会总体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在会上表示,广东将坚持“全运惠民”的理念,让这些优质的全运设施“不闲置”,让体育产业“再升级”,让这场体育盛会的红利长久地留在老百姓身边。

王曦表示,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马术、射击等8个专业场馆,通过专业赛事、训练基地等方式实现赛后利用;5个高校类场馆,面向校内教育教学开放,满足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需求;借用公共室外场所临时搭建的7个场馆(场地),将恢复原有功能;最多的是具备面向大众开放条件的55个场馆,大部分由运营团队接手,有的进行市场化运营,有的将面向大众,低价或免费开放,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如广东奥体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等在赛后将成为开放式、全天候全民健身活动空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赛后可作为便民商业空间,满足群众日常需求。

在促进全民健身方面,广东各地市充分盘活城市“金角银边”和绿色低效空间,释放全民健身空间潜力,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与文化特色,推动建成82个主题鲜明、全龄友好、智慧引领的体育公园,打造群众身边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全省各地结合各类健身空间,积极配置智能健身驿站、健身步道、儿童乐园等多样化设备,通过数字化手段与智能设备,将智慧全民健身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构建“科技赋能、精准服务”的智慧健身生态,让市民在日常运动中也能享受到全运会的“黑科技”。

在体育经济方面,广东探索以“体育+”全面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王曦介绍,如中山棒球、东莞篮球、汕头冲浪,正从全运会赛事变成城市“新名片”。系统推动“体育+城市”,支持各地市打造“一城一品”特色品牌,推动全省21地市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形成“周周有比赛、地地有热点”的全省联动效应。着力拓展“体育+场景”,推动“第二现场”观赛模式,推广场馆“一场一策”多元化运营,全面提升场馆自我造血与持续惠民能力。创新发展“体育+产业”,广东联合多部门打造体旅文商融合精品,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品牌活动。“十五运会期间,云浮借势让‘中华土鸡’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城市IP,成功实现从赛事‘流量’到经济‘销量’的高效转化,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缩影。”王曦表示,务实、高效的广东,正以“体育+”为引擎,在体育强省建设上走出一条兼具特色与实效的新路子。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婷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