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台视窗 > 陕西新闻

建强通道,陕西开拓与中亚合作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5-11-24 18:09:48

  2025年前10月,陕西对中亚地区进出口94.4亿元,同比增长29.7%。这份跨越山海的贸易成绩单背后,离不开陕西建强陆空立体通道的创新实践。

  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机械轰鸣,到西安航空枢纽辐射中亚的空中网络,再到多个“首次”贸易的创新突破,陕西持续释放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效应,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开拓与中亚地区合作发展新天地。

  “钢铁驼队”驰骋中亚

  11月20日,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内,数字化大屏实时跳动着货物信息。这个占地100亩的物流枢纽自2024年投运以来,已集结转运货物超15万吨。

  而在今年6月,它的“孪生枢纽”——位于阿拉木图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正式投用,这是陕西建成运营的首个海外场站项目,成为中国向西开放通道的境外“第一站”。

  “双码头”的建成标志着中哈物流合作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历史性升级,运输线路辐射中亚、俄罗斯及跨里海沿线10余个国家,运输时间从7天降至5天,成本减少10.3%,创造了中哈通道运营的“新业绩”。前10月,陕西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53.2亿元,同比增长1.3倍,占同期陕西对中亚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

  伴随着蓬勃发展的中亚贸易,中欧班列(西安)核心指标也实现大幅跨越。

  截至今年10月底,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31453列,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开通18条国际运输干线,常态化开行西安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库斯塔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7条中亚班列线路。前10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5063列,同比增长16.3%%。其中,中亚方向开行1146列,同比增长75.8%。

  “量”的快速增长,对班列的监管效能提出更高要求。去年,西安海关推动上线中欧班列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全国首个海关、铁路数据联通。

  在西安铁路口岸出口集拼中心,一批来自长三角的电子零件正通过“先查验、后装箱”快速通关。“原来在口岸拆箱查验,复杂货物得拆4小时;现在装箱前就查完,避免了拆箱损耗,整体通关时间节省了2至3天。”三只龙(宁波市)科贸有限公司副总于尧说。

  今年以来,西安海关深入实施“春风”行动,完善多式联运监管体系,推动智慧物流监管系统二期上线试运行,链接进境粮食、进口肉类、跨境电商、散货集拼等全部监管场所,实现了多场景业务全覆盖,让企业通关更高效更省心。

  “空中丝路”联通八城

  今年7月,西安直飞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航线开通,将通航中亚网络由“五国七城”升级为“五国八城”。

  “奇姆肯特作为中亚重要门户城市,与西安历史渊源深厚、经贸往来密切。此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辐射能力。”西部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西安同中亚国家多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中亚通航点最多的国内枢纽。目前,西安至中亚国家每周往来客运航班达14班,年保障客运规模近10万人次,客运量排全国前三。

  航线的加密扩容对机场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建成投用,年航班起降能力将达到60万架次。全程参与T5航站楼从一张图纸到“空中会客厅”演变的过程中,西安海关以“智关强国”行动为引领,深化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助推建设国内一流航空口岸。

  “过去,入境旅客在过海关时需要完成核辐射检查、体温监测等8个环节;现在,我们创新配置了‘八合一’多功能通道,旅客过关速度达到了‘秒级’。T5航站楼投运后,入境旅客进入通道10秒即可放行,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关长齐波介绍。

  在货运领域,西安海关支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功开通西安至塔什干、阿拉木图的全货运航线,年货邮吞吐量达1.48万吨,进一步巩固了西安在中亚地区航空市场的地位。

  同时,西安航空枢纽与中亚机场架起“桥梁”,可实现空空、空铁高效衔接欧洲、非洲等其他地区,有效扩大陕西空中“丝绸之路”辐射能力。

  更高效、更便捷的国际物流,为中亚市场带来了新的供应选择,也为陕西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更多航空助力。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形成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医药试剂等特色货品进出口集群。

  “首次”出口开启新篇

  今年5月,在西安浐灞国际港铁路口岸,由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8900余件木门及配件,搭乘中欧班列“商西欧”专列“首次”销往哈萨克斯坦,为开拓中亚市场赢得先机。

  针对木门的出口特点,商洛海关创新监管模式,通过智慧海关平台,实时掌握出口产品的生产、检验、通关等各个环节信息,实现对出口产品的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实行快速验放。

  “海关‘手把手’指导、引路,不仅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更增加了我们敢闯世界、敢抢订单的勇气。”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陈晓宏感慨。

  农业合作持续深化,正在孕育丰硕果实。

  根据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有关成果,我国向塔吉克斯坦提供先进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农民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还为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提供了更大平台。

  为帮助优质苹果种苗顺利出口,渭南海关提供“一厂一品一策”监管服务,开辟鲜活易腐农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推动首批1.6万株苹果种苗出口塔吉克斯坦。

  这批种苗出口用于“中塔友谊苹果园”建设,主要为秦富1号、玉华早富、秦阳3个品种。“为了确保苗木品质,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控,花费了3年时间培育,成活率达98%。”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成永勤说。

  这些凝结着中国智慧、陕西诚意、渭南味道的“友谊之苗”正在茁壮成长,见证着中塔农业合作的美好图景。

  新机遇带来新期待,新合作打开发展新天地。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正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经贸之路生机勃勃。1月至10月,陕西对中亚地区主要出口商品为汽车、纺织服装、农产品,分别出口21.2亿元、3.9亿元、2.9亿元;主要进口商品为农产品、原油,分别进口13.1亿元、4.3亿元。(群众新闻记者肖倩)

  来源:群众新闻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