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在一方大美之地,名谓朝阳。"朝阳"之名,语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隽美的意蕴昭示了此方水土的卓而不凡。朝阳之美,在于遍地散发的文化神彩。这里是中华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鸽子洞人"就在此开拓耕耘,繁衍生息。从秦朝开始,历代统治者及北方的贵族势力,相继在这里子设置郡、县、府、庭,史有北方唯一重镇之誉。

当前位置 >> 化石王国

祖先之祖朝阳寻

发布时间:2013-06-19 08:18:28

    “我是谁?" 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提出了这样一个生物和哲学中的根本问题。100多年前达尔文的回答是:"我是猴。"

远古翔兽复原图

    猴是谁?猴从哪里来?这就首先要追溯哺乳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哺乳动物早在2亿多年前的三迭纪晚期就已经出现了,但一直到白垩纪晚期,仍是一个非常弱小的种族。在恐龙称霸全球的时代里,它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这一时期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极其稀少,完整的骨架更是从未发现过。但在朝阳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化石宝库里,却发现了一些保存比较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五尖张和兽化石

金氏热河兽化石

    1994年,锦州市化石收藏者张和,把他1993年在北票市上园镇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送给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这个所的专家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卡内基博物馆的罗哲西等,把它命名为五尖张和兽。五尖是指这种动物的牙齿有五个尖,属名是对张和的鼓励。他们研究认为,五尖张和兽属于早期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对齿兽类。这种动物体长14厘米,好像一只大耗子。五尖张和兽化石是在四合屯附近的尖山沟发现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距今1·25亿年。它不仅是探讨早期哺乳动物演化难得的材料,也为探讨现生哺乳动物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999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季强等又报道了在上园镇四合屯发现的属于三尖齿类的哺乳动物化石,被命名为金氏热河兽,属名中的热河指这种动物属于热河生物群,金氏是把种名献给美国著名哺乳类古生物学家金肯斯。热河兽要比张和兽小。

    攀援始祖兽

    2000年,已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古生物研究的罗哲西,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研究员办公室一角的一堆化石中,看到了一块化石,当场惊羡不已。随后,罗哲西与季强合作,重新对化石进行了研究。2002年4月,他们在《自然》发表论文,称在中国辽宁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胎生哺乳动物1.25亿年前的祖先或近亲。这一新发现比原认为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于西伯利亚的零散的动物牙齿向前推进了至少1500万年。

攀援始祖兽复原图

攀援始祖兽化石

    这种动物化石是在朝阳凌源市发现的,体长约14厘米,骨骼保存完好,还能清晰地展现出其浓密的皮毛。伸长的足趾表明它善于攀缘,所以把它命名为攀援始祖兽。科学家称,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家族中最早的成员。罗哲西说:"它是这个品种多样,极其重要的类别(哺乳类)的源头。"

    人类属于有胎盘亚纲中的灵长类。自从灵长类出现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树上,至少在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从树顶上爬下来之前都是如此。那么到底哪种动物最早开始树栖?最早的有胎盘亚纲动物是什么样子?原来,人类和虎、猴、狮、熊等哺乳动物共同的祖先,可能就是攀援始祖兽。

    强壮爬兽·巨爬兽

    2005年初,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及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孟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在北票陆家屯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强壮爬兽和巨爬兽。早在2000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李锦玲等就报道了在陆家屯发现的、被命名为强壮爬兽的哺乳动物。这种动物比以前发现的早期哺乳动物体型都大,而且既具有爬行类的特征又具有哺乳类的特征,故名。陆家屯属于义县组地层的底部,地质上属于早白垩世,距今1﹒25亿年。

巨爬兽化石

强壮爬兽化石

    新发现的强壮爬兽体长大概在60厘米左右,四肢短而粗壮,呈半直立状奔走,有点类似于现在生活在澳洲的袋獾。令科学家吃惊的是,在一具爬兽化石胃部,竟有一些鹦鹉嘴龙幼崽的骨骼。这是古生物学家首次在早期哺乳动物的肚子里发现食物,而这食物居然还是恐龙。

    新发现的强壮爬兽,体型比已知的早期哺乳动物都大,而巨爬兽的体型更大,身长一米有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生代最大的哺乳动物。科学家称,估计巨爬兽也能捕食鹦鹉嘴龙。

    这些发现改变了古生物界传统看法,早期哺乳动物并不是都在恐龙的阴影下生活,有的可以与恐龙争食争地甚至吃掉某些恐龙。

    沙氏中国袋兽

    袋鼠、袋熊、袋狸,这些奇特的动物从哪里来?一种新的化石发现告诉我们,寻根问祖到朝阳来。朝阳新发现的一种动物化石把有袋类动物的历史追溯到1.25亿年前,成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袋动物化石。

沙氏中国袋兽化石

    这具化石是2000年在朝阳凌源市的大王杖子义县组下部地层中发现的,地质时期属于早白垩世。这种动物骨骼保存完好,骨骼周围还保存着哺乳动物毛发和软件组织碳化后的痕迹。它的体长15厘米,头骨长3厘米,像一只大老鼠那么大。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季强和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罗哲西,在2003年12月1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这一研究发现,把这种动物命名为沙氏中国袋兽。沙氏是指外国古生物学家沙雷。

    中国袋兽的腕、踝和牙齿前部都表现出有袋动物特征。罗哲西认为,早已灭绝的中国袋兽与现代有袋动物关系更近,与现代有胎盘动物关系相对疏远,可以把它归入有袋动物。他说,现代哺乳动物中99.9%是有胎盘和有袋动物,中国袋兽和始祖兽作为绝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代表,为研究最早期哺乳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提供重要线索。

    中国袋兽的肩部、四肢和前后足有许多现代的攀缘或树栖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适应攀爬的骨骼特征,这说明中国袋兽和始祖兽一样,可能是树栖的。这个发现支持了19世纪英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赫胥黎的理论,即最早的有袋类动物是生活在树上的。罗哲西说,在中国袋兽和始祖兽生活的时代,恐龙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由于大多数恐龙都是地栖的,不少哺乳动物很可能通过在树上过日子而存活下来。

    中国袋兽的牙齿特征表明它的食物是虫或小无脊椎动物。科学家认为,它生活在湖岸、河岸和树丛中,是一种在崎岖地面和树丛中都十分活跃的食虫的小型哺乳动物。

    中国袋兽的化石发现显示,有胎盘动物和有袋动物可能在距今1.25亿年前就开始产生分化。罗哲西称,中国袋兽和始祖兽化石的发现,显示了胎盘动物和有袋动物分道扬镳的大致时间。所有这些事都发生在恐龙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哺乳动物能够找到各不相同的生态位并繁衍下去。他说:"否则今天就看不到可爱的树袋熊了。"

    会飞的哺乳动物

    人们知道,除了蝙蝠以外,哺乳动物都不会飞。可是科学家最近发现,早在至少1﹒3亿年前就有一种哺乳动物在空中飞行。在2006年12月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李传夔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一滑翔的哺乳动物》的封面文章,报道了他们的这一研究发现。

    这种动物体长12-14厘米,体重大约70克,大小与小型飞鼠相当,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命名为远古翔兽。翔兽具有特化的牙齿结构,骨骼特征显示它是一类树栖动物。翔兽化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保存精美的翼膜,并由四肢和尾巴支撑。与娇小的身体相比,翔兽的翼膜较大,很可能具有较强的滑翔能力。这种动物的全身覆有毛发。与现生滑翔动物一样,它也可能是夜间活动的,但不能像蝙蝠一样在空中捕捉猎物。

远古翔兽化石

    远古翔兽是在与朝阳毗邻的内蒙古宁城县交界的道虎沟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距今至少1﹒3亿年。它代表了一类从未发现的灭绝的哺乳动物类型。

    此前最早的会飞的哺乳动物记录是大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翔兽化石的发现至少把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向前推进了7000万年,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与恐龙同时代的飞行哺乳动物,而当时翼龙还是空中霸主,鸟类也已经飞向蓝天。

朝阳市台办供稿

朝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