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开发园区

宜都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13-09-28 15:54:32

  湖北宜都工业园区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西南部宜都市,是 2000 年开始创建, 2003 年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2004 年省政府公告予以保留。 2006 年 3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于 4 月 17 日 由国家发改委公告为全国第五批省级开发区。

  宜都工业园区核审面积为 800 公顷 。截止到 2006 年底,园区共完成开发面积 655.1 公顷 ,占核审总面积的 81.89% ,每公顷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为 1500 万元。 2006 年,园区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 38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76.98 亿元,比同期增长 42.47% ;;实现财政收入 3.56 亿元,比同期增长 48.90% ;实现全部税收收入 33153.66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156339 万元,同比增长 19.38% ,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 45977.45 万元,比同期增长 113.78% 。

  到 2006 年底,园区已累计建成规模以上企业 53 个,引进投资 54 亿元,其中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43 个,外资企业 3 个,其中产值过亿元的项目已达 12 个,投资达 35.26 亿元。截至 12 月底最新统计,园区内企业已达 138 家,其中规模以上 53 家,占全市 69 家的 76.8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746761.00 万元,同比增长 42.49 %,完成销售产值 727941.80 万元,同比增长 45.26 %,累计产销率为 97.48 %。宜都工业园区 534 公顷 土地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 13.2 亿元已基本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达 20% 以上,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了 1 万个。

  宜都工业园区功能分区及主导产业

  宜都工业园区功能分区为三大板块、六大产业。

  三大板块:

  ① 以陆城十里铺为中心包含姚店、枫相树等村,以惠宜、长江等为代表 200 公顷 发展陶瓷、机械;

  ② 以东阳光为主体和中心 300 公顷 发展电子材料、医药;

  ③ 以枝城沿江等村为中心,以湖北宜化、华新水泥、鄂中化工为代表 300 公顷 发展化工、建材;

  六大产业:

  化工、建筑材料、电子医药材料、纺织、机械、热电。这六大产业已成为我市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科技含量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亮点。

  1 、化工医药业。 园区已形成年产 50 万吨合成氨、 70 万吨复合肥、 2 万吨精细化工产品、 2400 吨医药制品的生产能力,其中:复合肥产量全国第一,是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 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17.4 亿元。化工医药产业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规模上,已自成特色,以精细化工、成品医药为重点,合理发展高浓度化肥的产品格局已形成,宜化楚星、大江、鄂中化工、宜昌欣龙、东阳光医药等化工骨干企业的聚集、辐射效应逐步显现。同时,与周边区域的产业联动性、配套性、互补性增强,有利于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链。

  2 、建材工业。 园区已形成年产 360 万吨水泥、 400 万件中高档卫生洁具、 350 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生产能力。水泥产量在全省仅次于黄石,卫生洁具产量在长江中下游第一, 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5 亿元。宜都市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陶土资源有利于建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引进华新国家 “ 双高一优 ” 项目后,加速了市内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 2006 年,华新宜昌公司赢利水平在全省最高,产值利润率高达 21% 。今年年初在水泥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宜昌公司是华新唯一赢利的企业,因此,水泥建材在宜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惠宜陶瓷公司现拥有九大类五十余种产品,产品畅销美国、法国、南非以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深受用户好评。其中 “ 惠陶 ” 是全省陶瓷行业中唯一被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的品牌。

  3 、新型电子材料。 已形成 1500 万平米化成箔、 5000 吨精铝、 3000 万只 PTC 电子元件的年生产能力, 2006 年实现年销售收入 12 亿元。宜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电子工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东阳光化成箔、新京都电子两家公司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科研开发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化成箔、精铝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最高。

  4 、能源工业。 宜都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 70 万吨,东阳光热电项目上马后,可以就地转化,自我消化,规划建设 180 万 KW 热电联产项目可望成为宜都市新的优势产业。随着园区的企业增加,带动水电行业的发展。

  5 、机械工业。 目前,已形成年造船 8 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企业有清江船业、江南船务公司、东阳光长江机械设备公司。由于宜都市处在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造船业可以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航运复苏的机遇,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同时,机械行业依托大企业,一批 “ 小而专 ” 的协作配套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大带小、以小保大、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企业组织体系已经形成。

  6 、纺织工业。 目前,已形成 5 万锭环锭纺、 1 万锭气流纺的生产能力, 2006 年实现年销售收入 1.4 亿元。以湖北清河纺织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市内纺织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品种、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湖北清河纺织公司 90% 以上的纺纱设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无结头纱的比重提高到 100% ,远远高出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印染后整理水平有所改善,中高档面料的比例有所上升。其精梳纯棉纱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 宜都市创业园

  宜都市创业园以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为依托,以激活民间资本,培育大中小企业群体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园区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政府支持、行业配套、完善设施,鼓励中外客商利用高新技术来创业园投资兴业。

  宜都市创业园根据不同区域和条件划分为 4 个创业小区:

  1 号创业园位于宜都市政府所在地陆城,规划用地面积 2000 亩,主要鼓励运输机械、光电子产品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资,园区水电路及供水设施完备,现有 10 多家中外投资企业入园投资。

  2 号创业园位于与宜昌市隔江相望的红花套镇,紧临长江,规划用地面积 1000 公顷,交通方便,主要鼓励农副产品深加工、物流量较大的项目投资,园区供电、供水、排水设施完备,通讯畅通,现有美国汤姆森公司等外资企业进入园区进行合作与开发。

  3 号创业园主要利用原国营 238 厂厂址,规划用地面积 1800 亩,现有可用工业厂房 20000m2 ;原国营 288 厂,规划面积 800 亩,可用厂房面积 40000m2 ,适合机械加工、光电子产品生产,精铸等产品的开发,其供电、供水、排水、通讯设施完备。

  4 号创业园主要利用原国营 712 所、 717 所的厂址,规划用地面积 800 亩,可用厂房 10 万 m2 ,,适合于无污染项目的引进与开发,其供电、供水、排水、通讯设施完备。

  ---- 宜都工业园区陶瓷工业基地

  宜都市是湖北省最大的陶瓷产品生产基地,已有七家陶瓷企业,固定资产近 3 亿元,年生产各类高、中、低档卫生洁具 500 万件,年生产面砖、外墙 2000 万 m2 ,目前,马来西亚中甫公司、唐山惠达等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先后落户宜都,为宜都的陶瓷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加快宜都陶瓷产业步伐,宜都市设置了陶瓷工业基地,规划占地 3000 亩。

  宜都蕴藏着的陶土资源,原材料储量大,而且品质好,陶瓷资源离市区不足 50 公里 ,运输成本低,是发展陶瓷工业的理想之地,陶瓷的主要原材料是高岭土,我市南部王畈、松木坪两乡镇的煤系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高岭土矿层,其主矿区有夏家湾、接家坳、江家湾这些矿区的高岭土具有强的可塑性,高的耐火度,良好的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培烧后呈白色,不仅是陶瓷工业最主要的原材,而且经深加工后可作为造纸、橡胶、洗涤剂和绝缘材料等工业的重要填料和原料。

  ---- 宜都工业园区化工建材基地

  化工建材基地位于枝城镇,是宜都市工业重镇,适合于高标号水泥、磷石膏综合利用发展项目建设,形成建材工业生产基地。由于资源丰富、化工原料齐全,适合于生产合成氨、硫酸、磷酸、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硫基复合肥以及季戊四醇、紫外线吸收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投资建设。

  总规划面积为 575.1 公顷 。通过合理地安排建设用地,使化工建材基地成为生态平衡、设施配套、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信息通达,具有园区特色,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设成新型的、现代化的工业基地,促进宜都市工业发展和城市进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及实现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进程。

  近年来,华新水泥、宜化集团、海南欣龙、鄂中化工和加拿大斯帕尔等知名中外企业集团来化工建材基地投资兴业,为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宜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