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在枝江市白洋镇来了个“S”形大转弯。4年前,江水环抱的江北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这是一块兴办大工业的宝地――区域广阔,地势平缓,适宜开发:紧临长江,京湛铁路纵贯,318国道经过,交通便捷。
这是一张期待巨笔的新纸――2007年,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白洋工业园,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宜昌高新区“一区六园”的重要成员,它被定位成“集科研孵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
8月12日,日出雾散,记者经云(池)白(洋)路来到一个专门平整出来的观景台。眼前不远处,是滚滚江水。再近一点的长江转角处,塔吊林立,一大片厂房拔地而起。
右手边,立着一幅巨大的工业园规划图。从规划图上看,白洋工业园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鲲鹏。这只“大鸟”被自然山体和紫云铁路分成了4个工业片区:沙湾、田家河、善溪窑、太保场。两块自然山体之间,就是未来的工业新城。
“一张崭新的白纸上,三新硅业正在抒写浓重的第一笔。”站在规划图前,白洋工业园项目服务部工作人员盛况介绍,由湖北三新硅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三新硅业项目,去年签约落户白洋工业园,计划投资36亿元,项目布局在沙湾片区,与深圳工业园相连。该项目将依托我市优势资源,采用世界顶级工艺技术,生产高纯工业硅、高纯石英砂和电子级硅粉等产品。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上缴税收16.75亿元,安排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它将为我市培育新兴产业支柱、深入推进沿江开发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白洋工业园获得“准生证”虽已4年,但是,最初取名为“白洋化工园区”,规划面积也只有20平方公里。名称和面积的“升级”,意味着责任的增加和发展的急迫。
2010年10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宜昌高新区开始提速白洋工业园建设。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建设管理办公室”正式获批组建,2名副县级干部出任该办专职副主任,下设3个部室,共有15人,办公地点设在白洋。“我们每个人都清楚白洋工业园在未来万亿经济走廊中的分量,只有下沉在一线,靠前服务,靠前协调,才能真正使建设和发展提速。”白洋工业园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郭平说。
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除了三新硅业已落户,白洋工业园已签约项目还有丰泰油脂等4个,总投资近百亿元。有意向性投资协议的项目数更是可观,资金总额达到570亿元,投资最少的项目也在20亿元以上。“我们只要把目前签约、洽谈的项目搞落实,‘十二五’期末白洋工业园区就能跻身千亿园区。”郭平对此充满信心。
过去,很多园区在建设中,都会把土地推得“一马平川”。白洋工业园的建设,却尊重自然,注重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风貌。盛况指着规划图上两块绿色区域说:“这是园区内的白鹭保护区和沙湾自然公园,它们将成为这里永久的风景。”
按照白洋工业园功能分区,沙湾、善溪窑、太保场片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田家河片区以化工产业为主。目前,田家河化工片区的控制性详规正在编制。“化工片区不设住宅区,不设倒班房。为防止环境污染,前15分钟的雨水将会自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郭平说,白洋工业园建设管理办公室专门赴上海、宁波、杭州等地的国家级化工园“取经”,注入了国内最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
白洋工业园是“新生儿”,要办“大工业”,且手里又有一批意向性项目,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什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为大项目落地做准备。
行走在白洋园区,处处能够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手笔。
云白路已经竣工;投资8.3亿元的重点专用码头白洋港一期工程,已通过省级评审,计划今年底开工,建成后可容纳万吨级船队停靠和作业;紫云铁路开工在即,它从云池港自西向东横向穿越白洋工业园,可解决云池港和白洋港的货物转运,同时还能解决工业园内的工业物流运输;园内的沙湾路、曹岗路即将开工。
截至目前,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投资达到2亿多元,“十二五”期末将达到100亿元。通过这一轮的投入和建设,白洋工业园内主干道和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承载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
谈到园区的规划用地,郭平神情严肃。“白洋工业园土地资源宝贵,不能搞‘圈地运动’,更不能办成各类企业的‘大杂烩’。要让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能产出黄金一样的效益。”
宜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