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风情

长阳南曲

发布时间:2013-10-17 16:07:34

  长阳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自古称为南曲,亦称丝弦。

  长阳南曲是在明清俗曲――我国整个曲唱艺术总源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传入鄂西土家地区的时间,大约在清雍乾之际,系“改土归流”前后引进的艺术品种。虽非“土生土长”,但由于它传入鄂西土家地区以后,经历代土家艺人演绎、“土化”,竟成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高雅曲种。南曲开始只在富户人家、高人雅士中流行,后期便在普通百姓中流传开来。遗憾的是,长阳南曲却历来无专业艺人,它的流传,完全靠挚友相教,子从父学,世代相袭。只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土家艺人才对民间流传的南曲进行挖掘整理。好在这一植根民间的艺术一经问世,便在土家山乡广泛传唱。长阳土家人还把南曲、山歌、撒叶儿嗬(跳丧舞)奉为民族文化的“三件宝”。尤其是在资丘镇一带,更是村村组组都有南曲演奏班子。村民们每逢娶媳嫁女,生日祝寿,都要请上一套演奏班子来热闹热闹,一则是贺喜,二则是“混夜”。另外,逢年过节、劳动之余,那些喜爱南曲的土家人也会相邀聚会,你弹我唱,拍板帮腔,自唱自乐一番。正如南曲唱词中所唱:“闲来简板敲明月,醉后渔歌闹夕阳”。

  长阳南曲表演形式主要是坐唱,多为一人自弹自唱或者多人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弹奏,一人边打简板边唱,还可以根据曲目内容采取对唱。传统曲目中少道白,没有动作表演。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云板,还有横笛,小钗和迎锣等。其音乐具有弦律起伏、抑扬抒缓、婉转动听、长于叙事的特点。整个唱腔分为“南曲”和“北调”两大腔系,艺人们称之为“南腔北调”。“南曲”腔系有31个曲牌,其中“南曲头”、“垛子”、“上下句”、“南曲尾”为南曲的当家曲牌;“北调”腔系只有“寄生”一个曲牌,为单曲体,其段子没有故事情节,多为怀念抒情。近年来,在艺术实践中,吸收了一些长阳土家民歌,增加了道白,唱腔曲牌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

  长阳南曲在曲目内容上,既有全国流行的共通题材,如取材于历史小说的《秋江》、《杀惜》、《长坂救主》、《打鱼杀家》、《皮金顶灯》等,也有表现土家民族风情的特殊题材,如《胖大娘过江》、《螳螂讨亲》等。其传统曲目的文词多为短篇,一般在50句左右,唱词总的看来较为文雅,运用比喻、对仗、排比、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每一曲目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词。

宜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