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宜台情缘

到台湾去看人文山水

发布时间:2014-04-25 08:48:13

  佟茜洁

  与大陆广袤山的水相比,台湾的山水既不奇异,也非旖旎,但因为浸染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散发出别致的风韵,让人难以忘怀。说起台湾的山水,最著名的莫过于阿里山与日月潭了。

  一头撞进了阿里山,满眼都是那种接天蔽日的参天大树,那棵棵挺拨修长的树,宛若正气浩然的伟丈夫。这种树名叫红桧树,形似杉木,却比之伟岸;壮如松柏,却较之秀逸。

  养在深山的红桧木,总是给来访者以强烈的震撼。如若是女儿,便平添几份豪情;如若是男子,便油生几份多情。可不幸地是,一群强盗遁着它的菲芳,硬生生地闯了进来,自此一场灾难在19世纪末那个春天,野火般地肆意地燃放。

  在日本侵占台湾的罪恶历史中,也许这些都难入罄竹,但是对于阿里山,对于阿里山的神木来说,这些罪证却被它们以独有的方式记录在案,永世不忘。就象潘多拉星球上的树精灵一样,阿里山的神木,也让来势汹汹的入侵者见识到一棵树的尊严和气节。

  在持续30多年阿里山天然森林资源的滥觞中,日本人的屠刀肆无忌惮,包括红桧、扁柏等珍贵树种几已被砍伐殆尽。他们嫌人抬车运太慢,还专门修建一条铁路直达深山。并用这条专用铁路将一棵棵倒下的红桧树,源源不断地运输回日本国。他们以为这些不会说话的木头已属于自己,却不知,他们运走的是红桧树的尸体,而真正的树魂依然萦绕在阿里山上。

  就象当初那个名叫小笠原富二郎日本人,自以为自己的“丰功伟绩”会赢来后世的瞻仰,孰不知,那块永立在阿里山山头的功德碑,却因为那个笔画没出头的“功”字,而泄露天机,成为被后人唾弃的耻辱柱。

  站在群树中央的“树灵塔”前,我们无法不肃穆,当年,当地的山民唯恐日本人的暴行,触怒了树神,于是自发地捐建这座灵塔。这座凝聚着阿里山山民智慧的灵塔,终于让心虚的强盗绕道而行,簇拥着灵塔的神木群终于躲过这一劫,成为幸存的最古老的树群。而在它们的身边,阿里山神木的子孙已葱葱郁郁、蔚为大观。

  这是树的传奇,更是人的传奇。在中华民族的抗击外侮的历史上,中华儿女从来都是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只不过,阿里山的神树更神奇,阿里山的山民更睿智。

  敬礼!阿里山的神木!  

  作为台湾另一个最著名的景点,第一眼看到日月潭,不免有些失望。这样的湖面,这样的山势,随处可见。而那个据说形圆如日、形觚如月的日潭和月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十分勉强。

  可是从导游的讲解中得知,1999年,日月潭经历过一场翻天覆地的地震。我这才意识到对它的认识过于肤浅,这条静静流淌着的湖,暗涌着激流,蕴含着生机,是如此得深邃,如此得动人心魄!

  以前的日月潭有着泾渭分明的日潭和月潭,住着台湾人数最少的原住民--邵族,坐拥日月同辉的龙脉之尊,却过着刀耕火种的简单日子。这里不光山清水秀,而且资源丰富,山中盛产名贵药材鹿茸、鹿血等。邵族人长于狩猎,待人实诚,十分好客,每有客人迎门,总是不吝奉上鹿血酒。据说宋美龄饮用鹿血酒后,还无意中治好困扰她半生的皮肤顽症。因此,宋美龄十分钟爱这里的山水和族民,在这里建有一座行宫,每年过来居住两个月之久。而且到现在为止,邵族还享受着许多优厚的待遇,这里的族民生一个孩子就可补贴大约几万元的人民币。导游说,曾有一个山民生了十个孩子,靠生孩子居然成了“百万富翁”。以恩报德不正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力量所在?

  与这些有根有据的传闻相比,两个情投意合的姐妹投水化潭的传说,似乎更动人。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相约赴死的爱情早司空见惯。千百年来,人们凭吊着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凄美爱情,却没人念及那失去亲人的白发父母和同胞姊妹。而这个传说,却让亲情在与爱情的较量中占了上风。

  登上四面环水的“珠仔岛”,极目远眺,日月潭如一名处子,仿若静守在这里千年了。而顺着导游的指端,我们处处可觅断垣残壁的遗迹。那突兀在湖心的小岛原是半坡山体下陷所致;那斜插拂水的垂柳当年曾连根拨起;那四檐飞翘的小庙宇可见年代不一的油漆……所有这些,都在时光下隐匿下变得平静、自然而贴切。就象那位卖了30多年茶叶蛋的阿婆的脸,波澜不惊,从容和善,却有一种格外的沧桑美。

  在日月潭的一座小关庙里,我意外地发现一幅宜昌画家汪国新的书法,汪先生以画著称,字尚是其次,但这幅书法却被台湾同胞恭奉在上位。我不免为这位同乡自豪。记得与汪老师闲聊时,他曾说过,书法大家写书法,从来都只写繁体字。据说,只有繁体字才能体现中国汉字的美感和深意。站在沿用繁体字的台湾,回想起汪老师那句话,我猛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在年前两会期间,我还看到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议要恢复繁体字,当时听来觉得荒诞不经。也许对使用简化字多年的我们来说,确实没有必要来化简为繁。但是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不要忘记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繁体字,因为就是一个个端正的方块字,却包涵着大千万象,世间百态。仿佛所有经历过的山繁水复、沧海桑田,都归于这一竖一横,一撇一捺中,就如同这静静的日月潭。

  (作者佟茜洁,系民建会员,台属、主任编辑,现供职于三峡日报传媒集团)

宜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