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走进宝庆

人口民族

发布时间:2014-10-08 13:22:46

  人口

  邵阳历史悠久,已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出土文物表明,境内先民的活动屯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至唐代,邵州出现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唐贞观十三年(639),邵州所辖邵阳、武冈两县只有2856户、13583人,至天宝元年(742),邵州人口发展到17073户、71644人。100余年间,人口增加4.27倍。宋崇宁元年(1102),邵州辖邵阳、新化、武冈3县共98861户、21.816万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宝庆路(辖邵阳、新化县)、武冈路(辖武冈、新宁、绥宁县)共14.9516户、48.2968万人。自明中叶至清初,人口流向是“湖广镇四川”,宝庆府居民大量迁往四川等地。明万历六年(1578),宝庆府辖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5州县,降为20638户,22.1207万人。

  清代,朝廷奖励垦荒,并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法令,民间隐蔽人口减少;加之明末清初红薯传入境内,人们饥饿状况有所改变,宝庆人口出现第二次增长高峰。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清末民初,增内邵阳、武冈、绥宁、城步、新宁5县,人口从143.87万人增加为271.91万人,近100年时间,人口差不多翻了一番。

  中华民国38年间,因战争、灾祸、瘟疫不断,人口有减有增。民国30年(1941),境内邵阳、武冈、城步、新宁、绥宁5县人口为262.31万人。至1949年,增至322.98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文化、卫生不断发展,邵阳人口增长出现第三次高峰。1960年,境内人口发展到371.05万人。1972年突破500万,为506.91万人。1983年突破600万,达605.38万人。1995年,全市人口达到700.9万人。1999年,全市人口达到711.04万人。

  1990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邵阳市总人口为678.68万人,居全省14个地、州、市之首位。[9]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邵阳市全市常住人口为7071741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50605户,家庭户人口为691391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4人;男性人口为3671023人女性人口为3400718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12664人;15-64岁人口为4862468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6609人。[10]

  民族

  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占94.06%,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

  邵阳的苗、瑶、回、侗4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其中苗族有30.6825万人,瑶族31665人;回族29126人,侗族22203人。其他3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壮族、仫佬族;100人以上的有满族、布依族、拉祜族、黎族、彝族、白族;10以上的佤族、哈尼族、傣族、水族、高山族、蒙古族、藏族、布郎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僳僳族;1人以上的有毛南族、仡佬族、畲族、普米族、基诺族、景颇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纳西族、锡伯族、阿昌族、怒族、京族、俄罗斯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城步、新宁、绥宁、武冈市、洞口、隆回等县,建国后,邵阳市在党的民族区域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成立了一个民族自治县一城步苗族自治县,全市共有25个民族乡,其中苗族乡8个,瑶族乡7个,侗族乡2个,回族乡1人,苗族侗族乡4个,侗族苗族乡2个,苗族瑶族乡1个。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