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金银花,湖南省隆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隆回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是金银花的适生区域,且生态环境优良,种植历史长,品种优,品质优良。
产地环境
隆回县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地貌属半丘陵半山区类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抬升。南部多为丘岗,土壤主要是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北部多山地,土壤主要是花岗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红壤,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渗透力强,是金银花等药材的理想生产地。[1]
隆回县金银花主产区小沙江地区是个瑶汉杂居区的高寒山
区,山蛮起伏,海拔800~15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度依海拔高度而异;年平均气温在11~14℃之间,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气温下降0.5℃;一般年份2月下旬气温5~10℃,4~8月气温15~30℃,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17.2℃,≥10℃的年活动积温仅2961~4068℃,每100米年积温差80~200℃之间,年日照时数1084小时,无霜期仅202天,有“八月飞霜雪,六月盖棉被”的隆回“小西藏”之称;年降雨量达1650毫米,雨雾日多,雨雾日长达260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其中3~8月金银花生长盛期达85%以上。[1]
以小沙江地区为主的金银花产业带的土壤主要是花岗岩发育而成的黄麻砂土、黄棕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渗透力强,不易积水。据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抽样检验,该地域土壤pH值6.0~6.1,呈微酸性,有机质2.24~4.99%,N、P、K含量均较丰富,土壤总体肥力水平较高,其土壤特性适合金银花的生长。[1]
该区域平均海拔在1350米,属典型的中山区和中山原区山地地形地貌,方圆80
公里以内无大型工矿企业,不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医疗等废弃物的污染,并避开了公路主干线,土壤、空气、水质均完全符合有关要求,经测定其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达到了或超过大气环境二级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标准,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生产无污染、高品质的金银花产品。
隆回小沙江地区金银花产业带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是确保隆回金银花高产、优质、无污染的基础。同时,农业标准化生产、金银花GAP种植等项目的实施以及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的有力支持,使隆回发展成为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金银花原生态产区。[1]
2历史沿革
隆回金银花主产地集中在小沙江镇、麻塘山乡、虎形山瑶族乡、大水田乡四个乡镇
是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原生态种植区。自古以来,隆回全境林间山地广泛分布着大量的野生金银花。每到金银花花开季节,花香四溢,香飘万里。尤以县西北部中山区和中山原区的金银花分布最广、开花最艳、香气最浓、药性最佳。该地区瑶汉“游医”常竞相上山采摘配药,用以医治“疑难杂症”。南宋时期,战乱频繁,相传当时湘中等地瘟疫盛行,当时民间就广泛采用金银花藤叶煎熬后口服,效果极佳。据《新化县志》记载,至明代以后隆回民间医生又发现以花入药,效果更佳,隆回人为灿烂的中医药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5]
20世纪60年代以前,野生金银花资源遍布隆回县山野村寨。在小沙江等高寒山区的野生金银花不仅产量较高,而且质量上乘,但收购数量不多,较多资源浪费于山野。
1971年以后,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少数农户尝试将野生金银花改为家种,但发展缓慢。1980年全县种植面积仅365亩,产量125担,此后数年,受区域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虽然种植面积每年有所增加,但产量增加极少,效益也不甚明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针对该地区高寒多雾冰冻期长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三年两不收的现实情况,宜大面积种植推广生产乃至形成以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产业,认为金银花产业化开发市场前景必定广阔,金银花产业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
至2001年,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3.7万亩之多,年产干花近7300吨,产值愈0.81亿元,生产规模成为中国第一,2001年国家林业总局据此授予隆回县“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但从2001年下半年起,受产量过剩的影响,隆回金银花受到重创,2002年产量跌至5000吨,受“非典”影响,价格上涨后,产量增至6500吨,2004年产量达到8500吨。2006年面积已达16万亩以上,产量干花10000余吨,产值7.5亿元左右,产品畅销桂林、广州、重庆、南京等大中城市及及各大制药厂。2009年,全县花农增收10亿元。2010年,隆回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年产干花1.2万吨,占全中国总产量53%,2011年,由于年初遭遇严重冰冻,隆回县小沙江地区金银花主产区减产20%左右,但随着隆回县“金银花南扩”战略实施,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县金银花投产面积比2010年增加2万亩左右,全县总产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2万吨左右。[6]
隆回县金银花加工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薰蒸烘干或晒干等简单加工制成干花后销售到各地的中药材加工企业。21世纪初,全县形成了一支800余人的金银花销售队伍,每年组织销售干花7000余吨。二是组建加工企业,生产金银花茶、保健品与饮料,全县共有此类加工企业1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年加工2000余吨的加工规模,年加工产值1.8亿元,并创建了“毅鹏”、“银仙”等“湖南省名牌产品”。三是组建大型制药厂。
为推动金银花的深加工,该县于1993年利用原航天工业部七二二医院改建成“邵阳市第三制药厂”,并于2000年引进湖南省银海药业有限公司将其收购,更名为“邵阳市爱生制药厂”。2003年,该公司投资2800万元完成了药品生产线(包括金银花提取物车间)的GMP改造,于2004年6月完成了GMP认证,爱生制药厂占地179亩,厂房面积8600余平方米,可生产中成药品种35个,主要产品有银黄片、银黄颗粒、银翘解毒颗粒、板蓝根颗粒、妇康宁片、肾石通颗粒、益肾灵颗粒、鼻润片等。1997年开始,隆回又研制出了多种金银花保健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一直十分走俏,市场前景较好。特别是湖南“毅鹏”金银花保健品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各种规格的金银花茶、金银花凉茶颗粒、金银花木糖醇含片以及花瑶清等产品。
2002年“毅鹏”金银花茶被评为“湖南名牌”。2006年隆回县又投资3000万元成立邵阳市长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100亩,引进国内最先进的“逆流渗漉”连续提取工艺,设计年加工能力以金银花为主的各类中药材1500吨,成为隆回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深加工龙头企业;2007年隆回湘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又研发出了“金银花凉茶”。该产品于2009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金银花系列新产品的开发,有力地促进金银花产业的发展。
为解决金银花销售问题,20世纪90年代,隆回在小沙江镇建立了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市场,到21世纪初,隆回县小沙江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金银花集散地。产品远销河南、湖北、江苏、广东、广西等24个省、市、区,并在广西玉林、广州清平、江西樟树、安徽亳州等国内十大药材专业市场都设立了窗口,一部分优质产品还销往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该县建立了一支有300多人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营销队伍,在20多个省、市建立了中药材商品信息交流网络,销售渠道畅通。以小沙江镇为中心、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市场已初具规模,有经营门面80余个。[5]
隆回金银花全身是宝,主要有效成份为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黄酮类主要
有齐墩果酸型甙苷和常青藤型甙苷;有机酸类主要有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利胆、保肝、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在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流感”防治中,金银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专家开出的多个防治处方中,金银花都是主要成份。隆回金银花质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绿原酸等药用有效成份含量高。湖南省中医学院2006年随机取样化验,绿原酸含量均大于4.24%,最高的达12.6%,远远高于其它产区所取样品的含量(1.5~3.0%),2004年南京药品检验所化验,绿原酸含量4.31~6.91%,远远高于国家2005版药典标准的1.5%,这些数据说明隆回金银花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二)富含抗肿瘤的特殊药用成分。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隆回金银花富含一种独特的药用成分——皂苷,对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有独特效果。用皂苷研制抗肿瘤药物,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富含硒元素。2003年由国家权威部门分析确定隆回全境富硒,与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并称“中国三大硒都”,富硒土壤的面积居三者之首。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检验,隆回金银花硒含量达0.98mg/kg,高于国家规定的富硒食物标签标准。
(四)各项卫生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2004年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随机取样的隆回金银花样品检验结果为:铅(Pb)<0.1mg/kg,铜(Cu)<0.09mg/kg,六六六<0.001mg/kg,滴滴涕(DDT)<0.007mg/kg,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允许值指标。[5]
项目
|
内容
|
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名称
|
隆回金银花
|
保护范围
|
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司门前镇、金石桥镇、鸭田镇、虎形山瑶族乡、麻塘山乡、大水田乡、羊古坳乡等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
保护类型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保护
|
批准文号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25号
|
批准时间 |
2005年2月17日
|
[8]
(一)品种。
灰毡毛忍冬。
(二)保护对象。
药用金银花。
(三)栽培管理。
1、栽培区域:海拔800~1500米的高寒山区。
2、栽培土壤:土壤富硒,硒含量为0.5~2.0mg/kg。
3、繁育方法:采用嫁接、压条、扦插等方式。
4、整形修剪:定植后2年内基本完成整形修剪工作,生产上适用的树形有干墩式圆头形、匍匐式扇状形、篱架式扇状形等3种树形。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栽培区域在海拔800~1200米的,6月中旬采收;栽培区域在海拔1200~1500米的,7月中旬采收。
2、采收标准:花蕾呈棒状,肥壮,上粗下细,上部膨大略显乳白,颜色鲜艳有光泽。
3、采收方法:应选择晴天上午9~13时,严格按采收标准,将花蕾从花序基部采下,采后放入竹篓或竹筐,尽量避免剧烈翻动,保持花蕾的颜色。
4、加工:(1)现代工艺:将未开花的金银花蕾经选花蕾至摊放至杀青至烘干等几道程序加工成药用金银花;(2)传统工艺:将未开花的金银花花蕾经选花至晒干或烘干加工成药用金银花。
(五)产品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隆回金银花成品花蕾棒状,长约3~4cm,颜色翠绿,外形匀整。
2、理化特征:水分含量≤10.0%,绿原酸含量≥3.0%,硒含量0.2~1.0mg/kg。[8]
在隆回金银花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隆回金银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方可使用隆回金银花“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