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区(点)
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云山位于武冈市城南5公里处,以云多奇幻而得名。最高峰海拔1372.5米,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3A景区。
云山四季云雾缭绕,云带灵气,峰呈福象,许多胜迹隐现其间。云山分伴山冲景区、云山堂景区、紫霄峰景区几大景区,景区中云海、古树、流泉、溪涧、瀑布、幽谷、山峰、怪石、古刹、灵寺、古道、古迹一应俱全,被誉为“楚南胜地”。
胜 力 寺
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武冈市城南云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湘西南著名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和游览胜地。
胜力寺始建于三国吴国时,初名“制止寺”,唐代改名为“胜力寺”,并沿用至今。宋代以后,屡加扩建,结构和造型极为宏伟壮观,其时名甲湘西南,与南岳齐名,使云山佛教处于鼎盛时期。后经战乱多遭损毁,2003年重建,现寺庙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完好。寺内由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构建而成。殿堂之中,雕梁画栋,镀金抹红,熠熠生辉。弥勒佛腆肚开怀、佛祖莲心坐禅、观音千手施福,众神各呈威仪,令人禅心顿起,心净而去俗念。更吸引了周边四省几十万香客游人前来烧香拜佛和旅游观光。
武冈城墙
“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武冈城墙在宋代开始营建,当时的城墙是土夯的,全长约9公里。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江阴侯吴良平定了一场叛乱之后主修武冈内城墙,用方形青石垒筑,长774丈,高2丈,顶阔8尺——东西南北各建了城门,这是与别处的城墙的最大区别。到清代,城墙又扩长加固,三城北高南低,似巨环相连,全长达1870丈,也就是12里多长,城垣均为方条形青石砌筑,上竖箭楼760间,建城楼13座,大小炮台54座。民国期间,也屡有修补。由于种种原因,现仅剩下断断续续的1400余米了。但还保存完整四座城门,分别叫济川门、迎恩门、清渠门和庆成门。
法相岩景区
法相岩——位于市区东部,1959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云山—法相岩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相岩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奇石异,曲径通幽。地上古树参天,绿荫如盖,地下八洞相连,洞中有洞,洞壑幽深。现已开发出花乳、太保两洞,并于1984年建园对外开放。境内自然景观有天柱石、云根石、擎天一柱、龙宫、五蛇出洞、千丘田、珍珠塔、金龟觅食、岩山飞瀑、玉女妆台等著名景点;人文景观有《金刚经》和碧玉簪等历代文人仕宦的摩崖石刻七十余处,有抗战时期黄埔军校二分校的地下军火库、印刷所。
中山堂
中山堂建于1943年7月,是为纪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位于省重点中学武冈二中校园内,也就是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武冈分校)的旧址上,旁边是法相岩公园。1938年,日军进逼武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迫迁往武冈,改名为第二分校(又名武冈分校)。1945年10月迁往成都,期间共培养了23000余名各级军官,其中将军50多名。
中山堂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古朴宁静,庄严凝重,是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占地1300余平方米。是湖南省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建筑物,2004年被评选为湖南百景之一。
浪石古民居
浪石古民居位于双牌乡浪石村境内。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一个在朝廷当官的叫王祖清的人,因农民起义而逃出京城隐居下来。从明永乐年间开始,王祖清和他的子孙们在这里修建房舍,使这里由偏僻一隅而成为周边几县交点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有武冈小东路的“小南京”之称。这里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明永乐七年到民国二年修建的民居四大片,共有房屋88座,有些房屋的青砖上还有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铭刻纪年,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王家子孙遵循祖训,无论是种田,经商,还是作官,都不忘诗书传家,都斯文风雅,几乎家家的房屋都有石刻楹联,是名副其实的潇湘第一楹联奇村。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