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耍马灯
耍马灯是一种民间舞蹈,表演起来热闹雄壮,激动人心。如有一出名为《穆桂英挂帅》的,特别能感染人。穆桂英为元帅,杨宗保作先行,率焦赞、孟良、五郎、六郎、八姐、九妹等杨家将上阵。舞台上刀枪剑戟挥动,战鼓齐鸣,马随旗舞,马嘶人喊,把杨家将英雄豪迈的气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1985年耍马灯收集在《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
2、丝弦戏
许多地方都有丝弦,武冈也有。丝弦起源于围桌弹唱。词较文彩,雅俗共赏。起初唱些小曲,如“喜报三元”、“西官词”、“摘葡萄”等,调有“淮调”类、“叠断桥”类、“南北词曲”等,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丝弦戏”。武冈丝弦戏的节目有“双下山”、“秋江赶船”、“娘送女”、“安安逗米”、“苏文表借衣”、“烤火下山”、“琴房送灯”、“活捉三郎”、“讨学钱”、“杨雄杀妻”、“王昭君”等,还有武冈文人自编或修改的“黛玉葬花”、“黛玉自叹”、“悼潇湘”等。曲词柔腻委婉,优美动听。
3、武冈阳戏
武冈阳戏起源于清末民初。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太健康的,但是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有专门的班子,但专业艺人不多,大都是农闲外出演戏,农忙回家生产。节目有“何氏磨媳”、“赶子牧羊”、“傅公子逃难”、“铁板桥”、“湘子服药”、“刘海戏蝉”、“磨豆腐”、“打草鞋”、“打妻劝夫”、“磨房生子”等70来曲。很多节目的内容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风格则诙谐幽默。
4、木偶戏
群众称观音戏。木偶形象生动,全县原有马坪苏从顺家一台,法新大井林绍二家一台,清溪方家一台,原武陵镇石牌坊王松庭家一台。节目、唱腔灯祁剧,有“魁星点斗”、“三星庆寿”、“文王访贤”、“双拜寿”、“天门阵”、“三气周瑜”、“长板坡”、“三请犁花”等200来曲。
5、板凳戏
板凳戏也是武冈地方戏。就地演唱,不化妆,锣鼓、胡琴伴奏,简单方便。民间喜庆婚丧,多有请唱板凳戏的习俗。节目有“双拜寿”、“黄鹤楼”、“鸿门宴”、“子仪上寿”等70来个。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