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酱鸭是武冈的一种传统美食。相传在古时候,鸭肉是不上席的下里巴人的菜食,它的烹调方法当然也很一般。但后来它“时来运转”了。有一天,朱珉王外出游玩,碰到了一个民妇赶着一群鸭子,喜欢新奇又好吃的他就让人抢了鸭子要厨子做给他吃。王府的厨子烹过山珍海味,唯独没有烹过鸭子。厨子按常规炒出来的鸭肉,朱王吃了自然不满意,他一怒之下就把厨子杀了,刀起人头落,厨子的鲜血溅到了备用的鸭肉上。朱王还喊着快快重新给他烹调鸭肉,味道要好!其他厨子没有办法,就用沾有同伴鲜血的鸭肉烹调一番。因为要盖住血腥味,他们用肥膘肉把鸭肉爆香,又放了大量的姜、蒜、辣椒等调料。没料到的是,朱王吃起来赞不绝口,并为它取名“血浆鸭”。那以后,王爷举行宴会,菜肴中必有血浆鸭。以后这道菜就流传下来,普及到千家万户了。当然,用来浆鸭肉的是鸭血而不是人血,人们还喜欢加入甜麦酱,所以就被称为“血酱鸭”了。
初次吃血酱鸭,多少心里要犯点迷糊。这血酱鸭,乌黑乌黑的,外观委实不易让人接受。但,和长沙的臭豆腐一样,不经看,但经吃,香甜、酸辣、嫩脆、味鲜。吃过以后才知道,这香味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香,香而不闷;这辣味是一种有别于别样辣味的辣,辣而不揪心。平常无人问津的肥膘肉,掺杂其中跟着经过一番油炸、血酱后,就变成抢手货了,塞进口里,怎么也嚼不出油腻来,冒出的只是满嘴的香。还有里面的子姜,经过一番油爆,裹着稠稠的酱,掺合了鸭肉的香,这时候也已不再仅仅承担香料的职责,却成了“众矢之的”,被一片一片收拾干净,片甲不留。
血酱鸭的做法看起来极其简单,用料也非常好找,但真正做好做地道则不容易。正宗的做法是:如果选用一公斤左右重量的本地仔鸭,须备子姜二三两、大蒜一两、鲜红辣椒三至四两——青椒也可以、米醋一两——醋精配清水或用坛子里的酸水也可以、甜酱一两。杀鸭时,先将鸭血流入醋加清水的酸水菜碗里,使其血浆不致凝固,然后将子姜、甜酱拌入血浆中搅匀,再将鸭子分档切成小块,以肥膘肉四至五两先入锅煎溶出适量的猪油,再将鸭肉放入油中爆炒到能闻见油炸之香,最后入辣椒、大蒜拌炒闷熟,待锅内无水时,才把血浆和甜酱以及味精倒入锅中,边倒边炒,直到血浆完全成熟。大家回到家里后不妨一试。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