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了60多年,人生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大陆,云南、四川、广东好多地方我都去过,最后还是被这里所吸引,决定留下来。”站在自己厂子的中心,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永雄颇有几分自豪,尽管公司刚刚起步两年多,“但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以姜为主题发展产业链的公司。”
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永雄接受两岸媒体采访
9月20日,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团一行走进安顺市镇宁县工业园区,探访该县第一家台资企业。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古永雄来到安顺镇宁考察,最初是被气候和环境所吸引,“这边的生态和气候真的是太好了,你叫我这个年纪去环境差的地方,真待不住!”
十多年前,古永雄也到过贵州,只是那个时候的贵州,仅仅是“交通”这一项就让他打消了在这边做生意的念头。在他印象中,以前在贵州穿州过市,耗上一天半载是常事。
如今再到贵州,他对着采风团一再重复:“现在我早上从这里出发,中午就可以到台湾吃饭了。”在这次之前,古永雄也听说过贵州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以前被人遗忘的穷山沟,“我之前甚至怀疑过贵州的‘村村通’公路这件事,认为不太可能。”
然而,贵州飞跃式的发展,让古永雄惊叹之余,再次萌发了在这边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公司以镇宁小黄姜为主开发各类深加工产品
“我为什么以生姜加工为主,因为这是一份健康产业,未来一定是大趋势。”古永雄很笃定,贵州这几年积极打造“大健康”“大扶贫”“大生态”融合发展,确实带来了效益大丰收。
目前古永雄公司总投资2亿元,年加工生姜2万吨,开发出八个品类产品,包括调味料、休闲食品、果酒、饮料、日用品等,预计年产值1亿元,解决厂区就业200余人。
公司的迅速建立和成长,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各项惠台措施的实施,“以前对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只是减免部分费用,现在很多方面都是完全免费了。当中的便利和优惠,是‘肉眼可见’的。”
古永雄也没有忘本。他深知贵州这几年一直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在这事上,他没少操心。“助推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被他张贴在厂房大墙上,也被列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公司系列产品
以前,由于大多数农民观念落后、信息不对称、销路单一,加上市场的价格波动,导致当地的小黄姜一度滞销。而现在,黔棠姜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搭建平台,解决农户的销路问题,用保底收购价来确保农户的利益。
古永雄说,2018年开始,公司就计划在镇宁县14个乡镇发展50000亩生姜种植基地,打造可参观、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姜标准化示范种植样板,可带动5500余贫困户参与。
此外,由于公司的生姜产业覆盖面非常广,古永雄还将发挥生态循环农业的优势,将种植基地绿色化、规范化、产业化、文体化和生产基地庄园化,发展成科教娱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产业,为镇宁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新引擎,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台湾的精致农业很发达,贵州的原生态也是一流,两者结合,一定有番作为。”古永雄憧憬着,在未来,黔棠姜一定能成为中国最强、最全、最好、最专业的姜种植加工企业。
一年前,古永雄的大儿子也跟着过来一起干销售。他已经打算在这边常驻、养老了,让儿子过来,也是希望借由自己的经验和分享,让更多台湾年轻人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大陆这块土地。
“这里就像一个青壮年的城市,天天都在发展和成长。这对正在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古永雄说,两岸融合,这个是大势所趋。
古永雄和其大儿子
据悉,这次为期5天的“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团,作为2019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的一大亮点,由ETtoday、高雄新闻网、台湾经济日报、台中广播、华夏经纬网、海峡卫视、以及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等两岸媒体组成。旨在通过多形式、多角度讲述好黔台两地交流合作与融合的故事、融入贵州大家庭的事迹,进一步感受贵州的发展机遇和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展示台企深耕贵州沃土,不断壮大的发展成就。(省台办、多彩贵州网)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