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名家

张九龄

发布时间:2021-09-09 02:31:18

    唐代名相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据史书记载,长史一职,是仅次于大都督的最高长官,但并非地方行政官员中的副职官员,应当是大都督府的属官。据史料载,张九龄贬荆州时虽已年近花甲,身处逆境,但他胸怀宽广,并不消沉,他是真正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他在荆州仍然以其风度端凝,孜孜不倦的作风处理政事,报效国家。张九龄在荆州体贴民情,注重文化教育,受到荆州百姓的赞誉。相传,当时,曾有一段时期,荆州的学子仕途不畅,百姓怨言官府重视教育不够,于是,张九龄上任后提出了重视府学教育,还倾听民间百姓的请求,新开辟了荆州城南门(今曲江楼)使熏风南来。据说,城南门一开,荆州学风大振,仕途畅通。科举连年及第,这虽然是民间传说,并带有些迷信色彩,但也说明张九龄在荆州长史任上重视教育,振兴学风是受到百姓欢迎的。张九龄在荆州为官时,还知人善任,选拔发现人才,破格用人,留下千古美名;如他选用孟浩然、李泌等就是其中一例。

    张九龄在荆州任上,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处理完政务之余,他还四处踏访荆州名胜古迹,与文人诗友巡视游览,吟诗唱和,留下了《登郡城南楼》、《登荆州城望江》、《登荆州城楼》、《荆州作二首》、《登城楼望西山作》、《晚秋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等十多首诗作。张九龄在荆州留下最多的诗是写他登城楼的感怀诗。如今,在荆州古城仍保留有一座纪念张九龄的“曲江楼”。据荆州史料载,曲江楼,俗称南门楼。此楼之东,古代有一座楼,张九龄贬任荆州长史时,常登上此楼,南望大江,置酒赋诗,抒发情怀。南宋时,江陵(荆州)知府张栻,常登楼怀古,仰慕贤相张九龄,遂重建斯楼,并以张曲江公尊称,命楼名为“曲江楼”。后因战乱楼被烧毁,即以今荆州南门城楼命名为曲江楼。如今,曲江楼上二层单檐歇山顶已毁,现仅存城门上的楼基座,建筑面积长15米,宽10米,四周12根支撑楼檐顶的青石柱脚仍固守原址。曲江楼上立有一块由荆州市文物局公布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记载了曲江楼的千古流芳。据当地学者介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文物的保护,纪念张九龄的曲江楼有望重建。

    张九龄在荆州古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荆州名城不仅保留有纪念张九龄的曲江楼,而且还保留有一条纪念张九龄的“曲江路”。就在此次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韶关-荆州的学术研讨会上,我们作为张九龄故乡的客人,在当地专家学者的带领下,寻访了这条鲜为人知的“曲江路”。其实在荆州这条曲江路并不陌生,打开荆州旅游图,就可看到标在古城南门外,东西贯通,标注有确切方位的曲江路。这条曲江路由长江大学旁东西延伸,约有几公里长。鲜为人知的是当地人知道曲江路,却很少人知道路名的来历。据民间相传,古代时这条路是通往荆州古城的御道,是专给皇帝走的路。张九龄任荆州长史后,他常登古城南楼望城外风光,并常走下南楼,出城门外到乡间集镇踏访巡视,游览田野风光,巡视民间疾苦。荆州人为纪念这位亲民贤相的为官风度,就将这条御道称为“曲江路”。可见从古至今,荆州百姓就对名相张九龄有着既尊崇又钦佩的深厚情感。

    张九龄在荆州任职三年,留下了千古美名,如今说到名相张九龄,荆州人无不赞叹。荆州的学者是这样评价张九龄的,在荆州古城的历史上曾出过九位宰相,如果把开元盛世时的名相张九龄也当作荆州人,那么荆州这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就有过十位宰相,真可谓名人荟萃,十全十美。荆州人讲到荆州古城人杰地灵时常讲“前有张曲江(张九龄),后有张江陵(张居正)”,张九龄为唐代名相,张居正是明代名臣。荆州不仅有曲江楼、曲江路,也有张居正故居和居正路。2003年,荆州市政府主编《荆州古城文化》,在“治荆雄才”栏目中,其中就有张九龄。《荆州市志》中录有张九龄的诗达11首。近年出版的《历代诗人与荆州》一书中,也收入了张九龄在荆州的十余首诗作。作为张九龄的故乡人,能听到这么多的评价和赞誉,又看到荆州古城至今保存的曲江楼和曲江路,又怎能不为之感慨和骄傲呢!

联系地址:荆州市园林东路市委统战部三楼305、306

联系电话:0716-8126935 8810218 邮箱地址:jztwswb2007@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