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斯 屈小燕
6月5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迎来捷报——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中,二年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的学生刘威、刘嘉乐、何立文荣获一等奖。
拿到奖牌后,刘威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参赛前几晚,做梦都在想着代码怎么写。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学校和老师的指导,总算没有辜负这段时间的辛勤努力。”
拿到省赛第一名,意味着什么?技能水平被认可、高校可免试直通、优质企业提前录用……
从首次开设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以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已揽获11金23银29铜,总成绩在全省位列前茅。一大批学子依托技能竞赛脱颖而出,更多学生则因赛事得到磨练,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笔者来到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探寻该校“以赛促学”育人才的秘诀所在。
“赛”出匠心,实现人生逆袭
6月5日,在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实训教室,一只机械臂正灵活自如地舞着一头“迷你”小狮子,几名学生正兴致盎然地用手机记录下这一有趣的场景。
与想象中冷冽、硬核的工业机器人不同,实训教室里不仅能舞狮, 还有用彩色胶水描绘的简笔画,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这里得以实现。
今年,该专业的学生陈一鸣、艾书昊在指导老师张涛的带领下获得了“楚怡杯”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的一等奖。
在比赛中,赛事模拟企业真实需求,要求选手在虚拟场景中,搭建工作站并进行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完成码垛、涂胶等任务。
“今年比赛新增了视觉分拣的考点,这是最大的考验之一。”张涛拿出一段视频展示。只见机械臂抓起一片几毫米的红色芯片,将其移至摄像头前进行识别,再准确地放置在红色区域。
“别看这个动作就几秒钟,但只要偏移一毫米,都可能导致后续放置任务失败。”陈一鸣说起机器人来了兴趣,他认为竞赛的成败就在于细节。要解决细节问题,就要多操作、多实践。两人经常整天泡在实验室,沉浸其间,不亦乐乎。
努力终于换来回报。获得一等奖后,湖南工业职院向艾书昊抛出橄榄枝。陈一鸣还在读二年级, 也已被高校看中。两人并未因此而盲目骄傲。艾书昊表示:“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接下来的学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实上,在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通过比赛获得事业直通车的学生还有不少。
“00后”黄红兵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15203班学生,来自湖南耒阳一个偏远山村。学校“以赛促赛、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模式让黄红兵的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他一有时间就泡在焊工实训车间,一练就是10多个小时。为了焊出一条合格的焊缝,任凭金属熔滴飞溅,也一动不动地咬牙坚持。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黄红兵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长沙市焊接技能比赛一等奖,并在省赛中获优异成绩。
2017年,黄红兵进入中联重科从事焊工工作,现在已经成长为中联重科的技术骨干,从事关键核心焊缝的焊接。因为表现优异,作为关键核心人才,获得中联重科股权激励;2020年被评为长沙市高新区劳动模范,2021年荣获长沙市“百优工匠”称号,在人生道路上实现逆袭。
“磨”出潜能,实现人人成才
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晋级夺魁的学生毕竟是优中选优。对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而言,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由此得到提升。
为此,学校营造技能比拼的氛围,让技能训练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为竞赛而竞赛。
在课程教学方面,学校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保证充足工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技能训练。在课程安排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走进实训室学习,实训比例达到50%。实训课堂开展小班教学,根据专业工种进行二次细分,每个班级学员不超过20人,确保实训更有实效。
在课堂之外,学校开设了30多个技能社团,每个社团均由专业老师负责授课指导。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参加。当前,学校有4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技能社团。大部分获得国赛、省赛资格的学生,都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出竞赛潜能,从而走上竞赛之路。
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技能周训练、年度技能节、技能考核竞赛,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形成技能比拼的氛围,促进全体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2018年至今,学校坚持把多个专业技能考核与竞赛设在合作企业,学生直接在生产线与生产岗位比武,由企业的技术专家评比,这种学生专业比武模式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称誉为“高新工程现象”。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