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郴州市北湖区的产业集群,中沛光电半年之内试投产,还带来上下游不少配套企业——
算清综合成本账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淦璋 梁可庭 通讯员 欧阳娅琼 刘奕辰
【项目名片】
中沛光电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子系列产品,产品应用于电脑、汽车中控、手机、医疗器械、收银机等多个领域,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24年,中沛光电落户郴州市北湖区。作为北湖区打造光电显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湖南中沛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中沛光电”)计划投资约10亿元,生产智能终端电子产品。该企业自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3家,还将引进显示模组关键材料制造领域的上游企业,并带来一批下游的成品制造商。
【投资故事】
2月11日,郴州市北湖区的湘南光电产业园二期,湖南中沛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已试投产,300多名工人正赶制来自印度的智能手机订单。
这家2024年9月才签约落户北湖区的大型企业,不仅展现了半年内试投产的“湾区速度”,其洽谈、签约过程,恰逢地方政府转变招商引资思路的当口,颇具样本意义。
过去,习惯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如今,要求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北湖区引进中沛光电的实践表明: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举措,“产业集群+服务生态”带来新的比较优势正显现成效。
1.在哪投资,成本优势“细算账”
“深圳到郴州,高铁通勤仅需2小时,这是我们看重的点。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优势?”招商洽谈过程中,广西中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曾发出“灵魂一问”。
广西中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起步于深圳,总部、研发团队和运营团队都在大湾区,生产基地位于广西来宾市,有意进一步扩大产能,向大湾区之外增设生产线。
摊开地图,广西中沛光电总经理卓昭洪说,全国近一半的光电企业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能正逐步向周边500公里以内进行梯度转移。因此,位于“黄金半径”500公里以内的北湖区进入了中沛光电的视野。
2024年,基于相互认同的基础,中沛光电与北湖区开启多轮洽谈。但在商言商,中沛光电内部有不同看法:北湖区的招商政策力度不如云贵等地,光电技术人才储备又弱于长三角地区。这就有了前文的“灵魂一问”。
2024年8月21日,卓昭洪告诉北湖区招商团队:“我们打算和某地签约了,要不,3天后你们过来,我们最后洽谈一次吧。”
最后这场关键性的洽谈,让中沛光电的天平倒向了北湖区。
当时,北湖区商务局负责人因参加援助资兴抗洪抢险受伤,正在住院。得知这一消息,这位负责人不顾伤情,与招商团队紧急磋商,8月24日又驱车7小时,带队赶到广西来宾市参加洽谈。
“北湖区务实、高效的干事作风,让我们深受感动,但最打动我们的,还是他们把成本优势这本账算得明明白白。”卓昭洪回忆,洽谈会上,北湖区招商团队现场表态,只要中沛光电投资落户,当地承诺将其列为龙头企业,量身打造产业生态。此外,还摆出了大量数据:一是用工成本低,北湖区平均每人每月比江苏低1000元左右;二是厂房租金低,北湖区每平方米租金每月6元左右,江苏则需20多元;三是水电供应充足,工业用水价格为每吨3.52元,用电高峰季很少拉闸限电;四是土地储备多,光电显示产业可用标准厂房超过70万平方米。
最关键是物流优势。北湖区的湘南光电产业园距离郴州陆港不到2公里,而郴州陆港与广州港、盐田港、深圳招商局港口都签有合作协议。同时,郴州陆港开通了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可使企业出口货物提速30%,还有湘粤港“跨境一锁”是全国除广东省以外的率先试点。
听完后,广西中沛光电董事长吴少平笑着对北湖区招商团队说:“你们可太会算账了,比我们的市场调查还做得精细。”9月5日,中沛光电与北湖区正式敲定合作。
2.“带头大哥”,看好产业集群
从去年9月签约,到今年2月初试投产,湖南中沛光电在北湖区的投资落地效率惊人。2月11日,项目现场负责人魏应雄说:“我们已有价值1亿多元的设备到位,还有大批设备在路上。”
在投资方看来,就光电产业链而言,北湖区的短板也很明显。该区当时只有光电显示企业29家,年产值7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仅阿秒光学一家,绝大多数企业产值规模都在5000万元以下,一直以来缺乏“链主”企业引领带动。
北湖区召唤“带头大哥”,中沛光电更看重产业集群。为此,北湖区出台《光电显示产业培塑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以湖南中沛光电等企业为龙头,以湘南光电产业园为中心,联动郴州经开区其他片区,力争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
2月5日,乙巳蛇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特地到刚试生产的湖南中沛光电调研,让投资方看到了郴州方面“追光逐电”的决心。
“地方政府琢磨透了企业经营的深层逻辑,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让我们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卓昭洪直言,北湖区培塑光电显示产业的“1+5”方案针对性强,字里行间,让人充分感受到“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清晰发展脉络。
“1+5”方案涉及产业投资基金、引才用工保障、头部企业培育、存量企业扩容提质、用地和标准厂房保障等5个方面——
支持湖南中沛光电申报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头部带动作用;
推动烨宇智能、凯纳方科技、联合创造等光电显示上游企业,围绕湖南中沛光电形成产业配套,实现光电显示产业基本元器件本土化;
对产业园闲置厂房进行全面梳理,坚持“一类一策”、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引进湖南中沛光电上下游企业提供厂房保障。
“这些思路和举措,与我们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自然与我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卓昭洪说。
3.直击痛点,感受“伙伴式”服务
2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湖南中沛光电智能终端显示产业项目工厂时,一场特殊的“解题会”正在进行。
原来,当天上午11时,魏应雄发现园区附近没有2G信号基站,产品无法在本地进行测试,只能送去深圳,向北湖区方面“诉了苦”。
“如今是5G时代,为何还需要2G信号基站?”一交流,原来湖南中沛光电出口非洲的手机款式需要2G信号。1小时后,郴州电信的相关负责人就来到了企业。随后,郴州移动、郴州联通的相关负责人也赶了过来,当即就2G信号基站建设展开探讨。从反映问题到集结开会,只短短几个小时。
这场“闪电响应”结束后,魏应雄用“伙伴式关系”总结北湖区的为企服务。
魏应雄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光电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存在淡、旺季的需求变化。如何抢抓节后用工窗口期?如何构建用工保障长效机制?这是湖南中沛光电的一大痛点。
“难题抛给北湖区,他们没有让我们失望。”魏应雄告诉记者,地方政府给出了“三步解题法”。
第一步,把握稳岗留工关键期,提前启动“抢人大战”。中沛光电原本计划今年3月7日正式投产,在北湖区的建议下,调整为年前招工,年后“半培训、半生产”方式提前开工,避免出现“用工荒”。
第二步,创新“潮汐用工”模式,对生产淡季时的空闲工人资源,或调剂到其他需要劳动力的用工单位,或由政府与中沛光电双方给予其一定闲置补贴,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平峰填谷”。
第三步,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用工服务保障相关政策,为区内光电显示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把企业真正当成伙伴,为他们提供更快速的解决方案,陪伴他们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为此,北湖区组建光电产业工作专班,实行区级领导联系企业、“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对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审批、环评、征地拆迁、证照办理、银行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建立“两小时响应、全流程跟进”的服务闭环机制。
“伙伴式”服务,经由投资者的口耳相传,转化成为招商引资的强劲吸引力。魏应雄告诉记者,中沛光电落户后,已有13家配套企业主动与北湖区洽谈。一家电路板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看中的不仅仅是政策,而是隔壁就有客户。”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经过中沛光电股东的推介,同为光电行业翘楚、智能安防行业排名全国前列的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与北湖区结缘,项目预计今年3月正式启动。
【服务者说】
以优质服务降低投资者的综合成本
湘南光电产业园负责人
这些年吸引投资者、做好为企服务,有个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2024年,在招商引资拒绝“内卷”的新形势下,“老招数”“老把式”不能用了,我们一度有些迷茫。但结合中沛光电的投资落户,我们经过复盘,可以用3个提问来概括。
“第一,为什么这个企业选择北湖区,而不是到国内同类型的区县去?”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交通区位、综合成本、郴州陆港、产业生态”,这是北湖区的资源禀赋和独有优势,我们的着力点就是补短板、锻长板,立足物理意义上的区位优势,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优势,光电显示产业“1+5”措施方案就是这一思路的集中体现。
“第二,我们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过去可能是“优惠或补贴”,如今是“发展空间”。北湖区的光电显示产业有一定基础,可为龙头企业形成配套,特别是土地供应充足,为产业“筑巢引凤”和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集聚预留了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就要紧扣这些方面下力气、做文章。
“第三,什么样的服务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伙伴思维”。过去我们主打“随叫随到、不叫不到”,其本质上仍然是被动服务思维;我们站在合作伙伴的角度,共情企业的痛点,琢磨企业的经营深层逻辑,才能真正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里。
正是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才越来越足。当我们把主要精力从“比补贴”“比优惠”,转变到“比服务”“比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之后,就真正感受到招商引资步入了新阶段。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