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廖为民
“这是双起村的红薯片、金牛村的羊肚菌……”走进长沙县福临驿站,福临盟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上货备货,准备在今年油菜花季中大展身手。这些凝聚乡土风味的农特产品,即将在小镇的春日盛宴中绽放独特魅力。
近年来,福临镇围绕“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康养福地,全面建成全国知名红旅小镇”的目标定位,在长沙县“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的战略引领下,福临镇文旅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长沙市近郊游热门地。2024年,共吸引了80万游客,带动文旅消费9000万元,实现了游客“流量”沉淀为富民“留量”。
擦亮“忠诚底色”,让福临“红”起来
“忠诚之路”蜿蜒于影珠山脚下,串联起陈树湘故居树湘文化广场、陈树湘事迹陈列室和汲志堂。这条步道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是游客追寻红色记忆的纽带更是福临镇抓党建促发展的精神图腾。
近年来,福临镇利用国家文旅类专项债及和美乡村建设契机,整合盘活闲置资源,新建了“忠诚之路”旅游步道,提质升级福临驿站(陈树湘事迹陈列室),打造陈树湘儿时故事展示馆“汲志堂”,并整合原有的陈树湘故居、树湘文化广场等红色阵地资源,创新打造了陈树湘故里旅游区,促进红色旅游景区从单一展馆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
如今,福临镇已形成了以陈树湘故居为主体,树湘文化广场、“忠诚之路”旅游步道、福临驿站(陈树湘事迹陈列室)、汲志堂等红色阵地为依托的红色教育矩阵。2024年9月,沉浸式、体验式研学课程《新编十送红军》正式上线,通过四幕情景剧再现长征途中的送别、参军、军民互助等经典场景,并依托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英勇壮举推出了《聆听断肠明志故事》等研学课程24门,2024年共计接待研学团队3万余人。
除研学教育外,来福临开展党建活动的团队同样络绎不绝。为进一步深挖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英勇故事,福临镇联合市县两级党校开发了《断肠明志陈树湘》《追寻陈树湘足迹》《跨越世纪的回电》《陈树湘:穿透纸背的壮烈》等11 堂特色党课。2024年,共接待团队参观1485 批次,游客39万余人次。
秀出“生态绿色”,让福临“靓”起来
福临镇茶坡里美丽宜居村庄以“三减三加”重塑乡野10亩湿地变身生态研学区,30米亲水沉桥勾勒“四季幻境”,3.2亩荒地化作 64块“三分福地”共享菜园,农耕体验与科普教育相映成趣。
这仅仅是福临镇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和美乡村建设契机,福清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长虹河慢生活原乡、白马湖和美乡村示范片、茶坡里美丽宜居村庄陆续建成,形成了陈树湘故里旅游区、白马湖生态研学营地(露营基地)、影珠山国家 4A级旅游景区三大区块,打造了“春观花”“夏研学”“秋登高”“冬赏雪”四季文旅主题,开展油菜花季、稻田艺术节、秋季登高大会等活动100余场次。
2025年,福临镇制定并实施了《2025福临镇文旅产业提质实施方案》,通过整合闲置农房打造民宿餐馆、以赛事运营激活影珠山户外经济、串联多家农家乐塑造美食IP等一系列举措盘活资源、提质服务、创新业态,让游客从“过客”变“常客”,农文旅产业成为共同富裕的“金色引擎”。
坚守“为民本色”,让福临“富”起来
农文旅融合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去年 3月份,福临镇紧抓赏花热潮,顺势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整合餐饮、特产、农副产品、民宿等资源,鼓励村民通过“一个好庭院、一间好客房、一桌好饭菜、一份好特产”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共享旅游红利。
景美了,游客多了,福临镇文旅火了!这是近年来福临镇村民们的心声,也是福临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为让游客“流量”沉淀为富民“留量”,福临镇联合全域7个村(社区),构建“政府搭台+公司运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抱团发展“福临盟”模式,整合运营和美乡村建设期间的场馆设施和文旅阵地,着力打造“党建红培+乡村休闲+研学教育”的乡旅发展新业态。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福临盟公司共接待团队1500余批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10%。
下一步,福临镇将进一步结合“红、绿”资源优势,深挖“树湘精神”时代内涵,推动红色文化、绿色资源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