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杨慧英 彭艺
阳春三月,雷锋精神如暖流浸润星沙大地。近日,在长沙县果园镇敬老院,一场家门口的爱心义诊让83位老人倍感温暖。果园镇卫生院联合长沙县人民医院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量血压、测血糖、心肺听诊等一体化健康筛查,累计完成咨询150余人次。
“基层医疗,关乎民生。”在长沙县果园镇,一场基层医疗的“焕新术”正在悄然展开。果园镇卫生院以“强基固本、精准突破”为战略导向,通过上级帮扶、强化内功、专科培养等创新举措,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差异化专科发展路径”,全面激活基层医疗服务新动能。今年以来,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6.5%,交出了一份“能力提升看得见、群众实惠摸得着”的改革答卷,真正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专家下沉,破解人才瓶颈
果园镇卫生院以人才赋能为突破口,创新推行“1+1+N”导师制帮扶模式(1名上级医院专家+1名科室负责人+N个基层医生),与长沙县人民医院深度合作,邀请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学科带头人担任“专科共建主任”,每周开展“五个一”行动:一次教学查房、一场病例讨论、一堂专题培训、一轮技能带教、一项流程优化。
在呼吸内科、心血管科等重点科室,上级专家通过“床边教学”模式,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规范化诊疗示范。针对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内科符教授在查房时强调:“治疗这类患者,需综合考虑呼吸症状、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像这位患者,长期吸烟是病情加重的关键,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劝导戒烟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专家还分享前沿治疗理念,解答基层医护人员的诊断困惑,后续人民医院还将增派护理专家,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这种‘既看病又看病历’的深度帮扶效果显著。”果园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还建立了分级诊疗绿色通道,自今年1月启用以来,已双向转诊20余名患者,真正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每月一考”,赋能学习“新常态”
为突破“填鸭式培训”的局限,果园镇卫生院每月组织“三基”考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覆盖全体医护人员。考试内容紧密围绕临床实际工作,涵盖内、外、妇、儿等各个学科的关键知识点,形式多样,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等,全面考查医护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为确保“每月一考”制度有效落实,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考试成绩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并颁发奖金,奖金金额根据成绩排名分为不同档次。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认可了个人的努力,更激发全员学习热情,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每月一考’让我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不敢有丝毫懈怠。”护士小向表示,“通过考试,我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看到身边的同事都在努力学习,这种氛围感染着我,让我更有动力提升自己。”
在这样的制度推动下,医院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护理部护士长王焱介绍:“考试内容紧贴临床,比如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急危重症识别等,现在我们科室自发形成了下班后集体复习的习惯。”
专科突围,锻造技术硬核
走进卫生院的住院部,12床的王嗲嗲正跟着护士王娜春学做呼吸操:“吸气鼓肚子,呼气缩肚子,这法子比光吃药管用!”作为老慢支患者,他过去常往县医院跑,如今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接受呼吸康复训练,咳喘发作次数减少,药费也省下不少。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卫生院去年选派王娜春到上级医院进修的“呼吸康复”专科技术,目前已有上百名患者受益。
为补足基层医疗短板,医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选派骨干赴上级医院攻关安宁疗护、呼吸康复、中医康复护理等关键技术。今年6月即将投用的浔龙河院区,作为长沙县重点民生工程,以“医养结合+智慧医疗”为核心,正构建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40排螺旋CT与长沙县人民医院组成县域影像诊断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完成CT检查;2000㎡中医康复中心为慢病患者提供“传统技法+现代科技”的定制化康复方案;安宁疗护病房则通过“疼痛脸谱图”等温情工具,守护患者生命最后一程的尊严。
从“患者追着专家跑”到“专家围着患者转”,从“大病外迁”到“技术破冰”,果园镇卫生院正用“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重新定义基层医疗的温度,用创新实践诠释着基层医疗的无限可能。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