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新 通讯员 黄思敏 郭丹 熊佳钰
春日的秀峰山脚下,15亩菜畦整齐排列,30位“城市农夫”正俯身照料作物。这片由开福区四方坪街道打造的“共享种植园”,不仅让闲置土地重焕生机,更在都市钢筋水泥间搭建起邻里情感纽带,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面对城市土地资源闲置与居民田园情结的双重命题,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党工委创新推出“共享+”解题思路。通过精准调研,将秀峰公园山脚下长期荒置土地资源改造为标准化种植区,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农耕体验、田园经济、邻里社交于一体的共享空间。
项目运营中,30位成员中,每名成员均获得1至2分地的个人耕作区域。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专业指导+自主管理”的双重保障机制。一方面,组建了一支由3至5名具有丰富种植、养殖经验的能手组成的“农技服务队”,为成员提供农作物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养殖物饲料配置、疫病防控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设立专职“田园管家”,承担“托管服务”,为工作繁忙的居民提供浇水、施肥等日常管护服务,确保种植园区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以前邻居碰面点点头,现在成了一起侍弄菜地的‘农友’。”正在采摘青菜的蒋女士笑着说,通过参与种植园活动,不仅能够收获新鲜的农作物,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协作,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黄瓜、辣椒等时令蔬菜陆续成熟并进入采收期,园区将适时组织“丰收市集”活动,搭建一个农产品互换平台,让劳动成果在社区流转共享。这种“田间课堂+社交场景”的创新模式,让居民在协作劳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推动和谐小区建设。
“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民生温度。”四方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佳介绍,下一步,四方坪街道将深入贯彻实施“共享+”治理模式,坚持精准化与精细化的工作原则,确保民生服务真正触及群众内心深处。街道将汇聚力量、整合资源,全力以赴将“共享种植园”打造成为基层治理领域的示范性创新品牌,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