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沙打造国企采购阳光交易“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5-07-02 19:17:2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慧 通讯员 李宇加

“公司不仅轻松招到了更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全程留痕可追溯,管理更轻松。”日前,长沙某国有企业一设备采购项目,通过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顺利完成公开招标,该公司具体项目负责人称赞,通过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招采效率显著提升30%,节资率达7.29%。

一直以来,由于无集中统一交易平台,国企采购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采购效率和效果。

近年来,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创新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点发力,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进场交易,并参照政府采购流程和服务标准提供优质、免费服务,打造了国企采购阳光交易“新名片”。

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推动平台整合共享

国企采购兼具公共采购和企业采购的双重属性,项目众多、资金密集、社会关注度高。

2019年3月,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外发布《关于国有企业采购项目入场交易相关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明确监管部门、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国有企业采购项目进场交易,大大推动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2021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工作的提案》被列入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7号提案,有效推动了国有企业采购阳光化、规范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国有企业采购交易平台体系,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领导带队,通过调研考察、现场座谈、历史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国企采购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并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破局之路指明了方向。

面对国企采购的个性化需求,该中心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开辟绿色通道,新增资格后审、下浮系数抽取、最低评标价法出现报价一致的情况下随机排序等功能,持续推广投标保证金多种方式办理,营造了阳光透明、高效便捷的交易环境,国企采购交易规模持续攀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4年共完成375宗国企采购项目交易,交易金额达33.16亿元,相比2019年国企采购入场交易之始宗数和金额分别增长253.77%、410.94%。

创新与技术“双轮驱动”,提高平台服务效能

为推进交易服务全过程电子化、便利化,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挥电子营业执照零成本、无介质、安全可靠等优势,实现经营主体身份验证、系统登录、系统签章、文件加解密等功能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跨部门跨区域跨平台互认等难题。

同时,该中心创新数字见证在国企采购领域的全流程应用,上线数字见证系统,实现国企采购交易全过程、全角色、全要素见证。尤其是数字见证系统预设预警指标,一旦出现投标报价畸高或畸低、IP地址雷同、投标文件制作机器码一致等异常情况,数字见证系统将立即发送风险预警,实现了对项目全过程可查可溯、全环节风险可控、全方位提质增效。

对评标系统,该中心新增智慧辅助评标助手“智能问答”和“智能引导”,开标大厅新增“智能监测”,构建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过程数字见证”的运行机制,大幅度提升了交易效率。

同时,该中心率先创新在国企采购领域开展远程异地评审,以信息化手段打破地域藩篱,有效降低了评审专家被“围猎”或“熟人效应”引发的廉政风险,促进了优质资源跨区域共享,是落实推进公共资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长沙作为主场,已累计与株洲、湘潭、衡阳等城市开展国企采购远程异地评审项目20余宗。

降本增效优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用户思维、有解思维,以服务经营主体为出发点,聚焦服务提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国企采购项目特点,该中心科学设置项目受理、公告发布、开评标见证等岗位人员,推行业务办理容缺受理,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网通办,在“招、投、开、评、定”各环节全方位做好交易服务保障,延伸拓展服务链条,助力国企项目跑出加速度。

深入开展“我为经营主体”走流程活动,模拟国企采购各方交易主体角色,从项目入窗、开评标、代理复核、专家抽取以及评审费用发放等环节逐一研究改进,进一步精简了办事流程、激发了市场活力。

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邀请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社会公众以及行政监督部门等多方代表齐聚一堂、现场问政,深入一线问计问需,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助力国有企业“轻装上阵”。

长沙以降本增效为着力点,持续激发交易市场活跃度,打造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在全省乃至全国国企采购领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六年多来,共有1800余宗国企项目入场交易,交易额170余亿元,为国有企业节约资金逾11亿元,进一步降低了国有企业交易成本,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