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日讯(记者 肖霄)今天,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暨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金”对接活动在长沙举办。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30余名专家、科研教授出席,百余名新材料领域企业负责人参会,共同探讨科技成果在长株潭三地的落地转化实施。
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是指企业走进高校和高校专家团队走进企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转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颜琰表示,此次活动聚焦成果转化门槛高、以研发创新为主的新材料行业,长株潭三地应秉持“一条龙”的理念,重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形成“一体化”的机制,处理好创新中管理和利益的分配问题;打造“一盘棋”的格局,统筹好长株潭的创新优势互补。
活动路演现场,清华大学化工系“水木学者”博士后周月明从液流电池现状痛点、恒储技术路线原理、技术壁垒、年度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变革性固液混合铁基液流电池”项目。中南大学教授柳波就“表面改性包覆设备”项目,从技术突破、设备化道路、市场竞争、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湖南和畅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团队、湖南盈旺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团队、华远气体有限公司与湖南工商大学团队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高校基础研究为起点,以企业应用转化为终点, 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签约项目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长沙积极引导产学研合作,2024年在长高校“三技”合同本地转化金额23.9亿元,近3年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其中全球领跑和自主可控技术27项。
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重要抓手,目前,长沙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集聚规上企业430家,年产值突破1420亿元。中伟新能源连续两年荣登全球独角兽榜单,全市新材料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63家,省新材料中试平台13家,特别是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长沙,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中共长沙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梁敏表示,接下来,将以长株潭区域机关党建协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双进”通道全面畅通,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本次活动由中共湖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共长沙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株洲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湘潭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株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湘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沙市科学技术局、长沙市数据局、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主办,长沙市企业服务中心、株洲市企业服务中心、湘潭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承办。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