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居民小区则是其中的关键单元。开福区始终将小区治理作为基础性工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与智慧化治理有机融合,深入践行“规范做法、创新答法、人文心法”,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生动展现开福区小区治理成效,开福区住建局联合新湖南长沙频道重磅推出《走小区·看新貌》专栏。本专栏将深入一线,既聚焦小区焕新的外在风貌,更着力挖掘居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象。通过系统展示各小区治理亮点,交流以“小变化”点亮居民“大幸福”的生动实践,示范引领全区“美好家园”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新 通讯员 戴子迅
清晨的阳光洒在长沙市开福区铂宫小区的林荫道上,孩童在嬉戏;小区邻里中心,几位老者打起了扑克。这幅和谐图景,让人难以想象六年前这里曾是一个“脏乱差”小区。
铂宫小区建于2009年,拥有1074户居民。六年前,小区深陷困境:公共设施老化、消防系统瘫痪、环境脏乱不堪,物业矛盾频发,一度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2019年,在开福区望麓园街道和中山路社区党委的带领和精准施策下,小区开启了由“乱”到“治”的蜕变之路。
乱象丛生:小区的艰难时期
2019年夏,铂宫小区正经历成立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最夸张时,老鼠大白天就在楼道里窜,垃圾堆得比人高。”业主张先生说,“前物业长期挪用业主预存电费,导致小区拖欠电力公司数十万元,造成持续停电,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彼时,小区公共设施也几近瘫痪:电梯频繁“罢工”、监控形同虚设、消防设施失效。更令人震惊的是,开发商私自出售公共用房、侵占公共收益,小区维修资金账户空空如也。“保洁只剩1人,垃圾清运完全停滞。”业委会主任江金花描述道。
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物业不作为导致居民拒缴物业费,收入锐减又加剧服务恶化,有条件的业主纷纷搬离。“回家都要做心理建设,每天都是糟心事。”业主刘先生坦言。铂宫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小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破局之路:党建引领下的“选搭攻合”
2019年底,在望麓园街道党工委指导下,中山路社区党委以“选、搭、攻、合”四步工作法,带领小区破局重生。
社区党委经3个月深入走访,发掘出退休党员江金花这位带头人。“党员不扛担子,谁扛?”江金花挺身而出,带领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沟通,常工作至深夜,“最难忘是大年三十还在居民家做工作。”
成立业委会是场硬仗。江金花带领志愿者一层层、一户户敲开业主的门,在她的感召下,历时9个月,获得了208户业主众筹的4万元,业委会筹备组成员、候选人均达到条件,2020年小区首届业委会顺利组建。
新业委会连出“三板斧”: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回被侵占的3处公共用房和15个车位;更换原物业;公开招标引入湖南贝雷德物业。
面对消防系统重大隐患及高达200余万元的整改费用,部分业主一度反对。在社区党委指导下,“四方联动”机制(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迅速建立,逐户耐心沟通解释。最终,大刀阔斧启动应急流程,使用维修基金对300余处消防故障点进行彻底整改,小区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创新机制: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
新物业垫资70万元入场,启动小区道路、绿化、设施等改造,新增智能门禁、车辆识别系统,实现监控全覆盖;10次集中消杀根治鼠患。“以前电梯月月坏,现在半年没报修过。”物业工程主管自豪地说。数据显示,物业费收缴率从50%跃升至98%,业主入住率也从70%提升至90%。
硬件改善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上日程。经社区党委与业委会协商,2023年6月,社区首个党群服务站落户铂宫。这150平方米的两层空间,集党员活动、议事协调、儿童托管等功能于一体,实行“轮值站长”制。
同时,依托“中山说事”协商平台,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的“近邻”治理模式。社区党委以服务站为枢纽,链接辖区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引入医疗义诊、技能培训等惠民服务,构建起“资源—需求—服务”的闭环机制。
小区还创新建立“共管账户”制度,物业用款需业委会U盾授权,收支明细每月公示。“现在花每一分钱,业主都看得明明白白。”物业经理舒大忠介绍。
夕阳西下,铂宫小区的文化广场响起欢快的舞曲。站在铂宫邻里中心前,江金花感慨万千:“从人人抱怨到齐声点赞,我们用了4年,但这一切都值得!”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