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慧 实习生 杨京京
长沙的美食江湖,从来由辣椒执旗。街头小摊的锅沿总挂着红亮的油星,铁勺一抡就是半城烟火;百年老店的灶台上,老卤汁泡着的不仅是食材,更是把岁月都腌出辣味的故事——这里的味道从不用“好吃”二字敷衍,而是直愣愣闯进舌尖,让人辣得嘶哈喘气,筷子却诚实地停不下来。
“湘”当有味
米粉篇
湖南米粉街:原 400 米街巷因创意变身湖湘特色米粉地标,牛肉码子香气引客探寻 “长沙早餐密码”。二十余家粉店各有秘方,如八一桥原味粉、壹德壹等,嗦粉既是味觉享受,更是解锁长沙生活哲学的钥匙,见证千年米食文化的鲜活延续。
杨裕兴面馆:杨裕兴面馆始于 1894 年,有 116 年历史,创始人杨心田取 “富裕兴盛” 之意定名,长沙童谣赞其面佳。招牌鸡蛋面以上等面粉加鸡蛋精制,口感独特,堪称长沙一绝;跑堂师傅一次能稳端 20 碗面,令人称绝。
甘长顺:传统手工米粉及五大炒码技艺始于 1883 年,有 135 年历史,以鸡丝火码等五大炒码闻名。手工米粉经多道工序制成,米香浓郁、口感劲道;五大炒码选材极讲究,忠于原味,赋予传统手工艺丰富底蕴。
湘菜篇
蒸浏记:浏阳蒸菜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遵循“蒸 / 真 / 土 / 特 / 一锅熟”准则,用本地原料及特产调料,传承湘粤融合的民间技艺。
玉楼东:发丝牛百叶刀工惊艳,猛火爆炒 28 秒出锅;腊味合蒸咸香扑鼻;金牌剁椒鱼头酸辣鲜香。店内古色古香,是老长沙人宴客常选地。作为百年老店,其六大经典湘菜(含麻辣仔鸡等)属传统技艺类项目,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烹饪技艺,追溯至清光绪年间,见证湘菜发展
火宫殿:有 “湘风小吃源头,传统湘菜代表” 之誉。其庙会、臭豆腐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遗,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为省级非遗,古牌坊是市级文保单位。
小吃篇
金湘权老长沙酱板鸭:保留传统卤方并改良以合当代饮食习惯,引入现代化设备提效保卫生。卤牛肉老卤慢炖,醇厚入味有嚼劲;鸭脖秘方卤制,鲜嫩入味;酱板鸭延续传统,辣不燥、香不腻,鸭皮微酥。
郭福娭毑小钵子甜酒店 :靖港百年甜酒代表,望城区传承品牌,坚守传统手工酿制。以本地辣蓼草等制酒曲,用本地高糯性糯米,搭配优质地下水,在铜官窑陶土小钵中发酵,风味独特。2023 年列入湖南省级非遗名录。
茶馆篇
东茅街茶馆:以 “一杯茶、二两粉、三五好友,又见长沙” 为口号,打造文化 + 公益 + 商业的文旅项目。据方志,长沙院子多水井,常喝芝麻豆子茶等,老茶馆兼售茶点与粉面小吃。
蔡二茶馆:捞刀河畔的蔡二茶馆,由长沙童谣省级传承人蔡颖强改造老宅院而成,馆内遍布八仙桌等数千件老物件,还原老长沙市井文化,也是避暑佳处。在这里可品富硒绿茶等茶饮,尝甜酒冲蛋等小吃,还能欣赏花鼓戏、长沙弹词,更是长沙童谣传承空间,年轻客群占比达三分之二。
马王堆老茶馆:马王堆老茶馆是“00 后”大学生创业项目,由闲置厂房改造,怀旧风,老物件从成都等地精选。砖木结构带挑空,正东“马王堆茶馆”红底黑字与对面戏台呼应,内设50多张桌,可容 260余人。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