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余愿
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泽湖校区拔地而起。项目聚焦师生需求,在总体布局、智能化应用、结构设计三大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成功打造了一座集生态价值、文化底蕴、科技内涵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为同类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生态人文校园,空间与环境的“和谐交响”
学校设计紧扣“生态融合、文化传承、人性关怀”核心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
空间联动,开放共享。中央生态景观轴贯通初高中两大校区,打破传统校园空间壁垒,通过绿廊将自然景观从中轴延伸至教学区与生活区,形成开放共享的“学习社区”。
自然共生,顺应肌理。建筑单体采用正南北朝向,最大化利用日照资源,达成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精准顺应城市肌理,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交通分流,便捷安全。地面出入口科学分流,配备集散区与停车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下通道无缝衔接初高中校区,保障师生安全、便捷通行。
以人为本,文化传承。项目巧妙融入人文精神内核,将校徽“人”字形态植入总体布局,使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象化。延续历史景观基因,色彩上以浅灰为主色调,局部点缀本部校区标识性红色,提取本部校门、钟楼等标志性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塑造精神地标,实现校园文化记忆的空间转译。
科技赋能教学,智能化应用的“场景变革”
项目以“智能、安全、节能、高效”为目标,构建全方位的智慧校园体系。
高速互联,全域畅通。采用全光纤网络架构,搭建 “万兆骨干、千兆到班”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校园全域高速互联,为教学、管理、科研提供坚实数字底座。
安防升级,多维守护。打造智慧安防综合管理平台,运用AR鹰眼摄像机与智能分析算法,对重点区域、复杂场景进行多维可视化监控,实现跨校区、跨部门统一管理与数据互通,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双模联控,适配多元。教室配置双广播系统,支持日常教学与备用考场模式一键切换。同时,满足语音教学、通知发布及应急考试、标准化考场等多样化场景需求,有效保障教学平稳运行。
匠心筑造精品,安全与效益的“科学平衡”
结构设计坚持多维度评估与精准选型,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差异施策,降本增效。针对地下车库高承载需求,采用高强度、高稳定性的预应力管桩,有效降低沉降风险;建筑单体选用独立基础,简化施工流程,提升建设效率,构建安全、经济、高效的结构体系。
双重受力,保稳固基。充分考虑抗浮需求,通过优化基桩布置与构造,在确保承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抗拔能力,有效平衡地下水浮力,保障地下空间安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校区项目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总体布局、结构设计、智能化应用等领域实现全维度创新跃升,铸造了一座智能、安全、绿色、人文的现代化校园,树立了新时代校园建设的新标杆,为区域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