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6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王宇蓝)盛夏七月,稻浪金黄,长沙县35.57万亩早稻逐渐进入成熟期,各乡镇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战高温冒酷暑,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同时,农业机械大展拳脚,以“金戈铁马”绘就一幅“双抢工笔画”,全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青山铺镇:农机“接管”农忙,早稻高产有保障
走进青山铺镇洪河村,种粮大户王稳根的2100亩早稻开镰,几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金灿灿的稻谷从卸粮口倾泻而出。
王稳根向记者介绍,收割机的驾驶室恒温25℃,每台每天能收割近50亩。合作社主要承包了青山铺金山万亩粮食示范片在内的大片粮食种植区域,目前主要种植的是镉低积累早稻新品种“中安早35”“中安2号”等。2100亩早稻预计单产达550公斤,现代化农机让“汗滴禾下土”的场景成为历史。
“今年产量特别好,相对来说,亩均比去年应该是增产200到300斤左右。今年由于天气好,阳光比较多,所以饱满度比较好,谷子质量比往年也有所提升,政府也大力推广高产品种,所以今年的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王稳根表示。
当收割机还在田野奔忙,产业链后端已高速运转。黄灿灿的稻谷被卸载到运粮车上,驶入烘干厂仅需5分钟。在烘干中心内,日处理520吨的智能设备让湿谷均匀脱水,实现了“田头”到“仓库”的无缝衔接。
“今年的早稻收割和晚稻抢插,我们7月25号左右就可以全面完成。我们现在全流程都是机械化作业了,包括从育秧开始,一直到我们的谷子出仓。”王稳根说道。
福临镇:订单+机械双驱动,早稻增产又增收
伴随着“轰隆隆”声响起,福临镇福临铺社区种植大户周永恒驾驶着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机械驶过处,一茬茬稻谷卷入收割机滚轮中,金灿灿的稻穗被切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新割的稻秆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今年的早稻颗粒饱满,产量比去年有所提高,平均每亩湿谷的产量预计能达到1000斤左右。”不一会儿,收割机就把转运车装得满满当当。周永恒介绍,他种植的900亩早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得益于选用优质早稻种子,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早稻的结实率更高,籽粒更饱满,亩均增产预计100斤以上,增收15%左右。
目前,周永恒凭借着3台收割机高效作业,平均每日可完成90亩早稻的收割工作,且配备的3套烘干设备能够将当天收割的稻谷及时进行烘干处理,确保粮食安全储存。
“稻谷烘干后,也不需要愁销路了。”周永恒笑着说。今年,福临镇与中储粮长沙库、神农种业、隆平好粮、长康实业4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订单农业”模式,从源头锁定稻谷销路,既保障了农民售粮渠道畅通,又提升了种粮收益,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实现“好田有人种,好粮有人收,好米有人买”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早稻播种面积35.57万亩,预计晚稻播种面积36.77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109.04万亩。近年来,长沙县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服务、推广优良品种,突出“早专晚优”“早高晚优”等品种搭配,有效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高产绿色高效。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