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新 通讯员 孙婧瑶
上周五晚,长沙首台双层“喜剧巴士”发车,这辆满载欢笑的“移动剧场”,以星城夜色为天然布景,上演着一场无剧本的即兴喜剧。周末四场,场场售罄。登车的游客不仅是观众,更是演出的一部分,演员们根据其现场反应和提议,当场即兴创作剧情、塑造角色、制造笑点。这一创新业态巧妙融合城市观光、演出演艺与互动体验,成为长沙“文旅+演艺”跨界融合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长沙以“戏引力”持续破圈,“文旅+演艺”新业态已成为拉动城市消费增长的强劲动能。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省市联动打造长沙“新演艺之都”——关于建设长沙演艺新空间的调研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百个特色演艺新空间。
作为长沙文旅产业的主力军,长沙城发文旅集团不断丰富城市文化消费场景,近三年相继推出了《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杜甫江阁“喜相逢”唐风互动夜游、《花开橘洲·江天暮雪》等多个文旅演艺产品,旗下贺龙体育场更是湖南热门演唱会承办载体。这些项目均“唱响”出“吃、住、行、游、购、娱”的强大文旅消费潜力,同时也有效增强城市品牌的延展性与吸引力。
在长沙的红色地标橘子洲,《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以“演艺+”的模式重塑红色文化的当代表达。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座位式观演戏剧,该项目采用行进式互动观演形式,让观众成为“戏中人”,在光影交织中与演员共同完成一次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自2023年5月首演以来,该项目累计演出超1300场,吸引13万人次观演,其中80、90后占比约80%,多次被央视点赞推介,成为长沙红色文旅的“现象级”IP。
如果说橘子洲上的红色演艺是历史、青春与理想的沉浸式叙事,湘江畔的杜甫江阁夜游则演绎着一场诗圣与长沙的穿古越今的邂逅。杜甫江阁“喜相逢”唐风互动夜游活动打破传统场次限制,在阁内设置多个剧情节点,观众可自主选择路线,以探索解密的形式打开专属剧本。这种模式既增强了节目密度,又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沉浸式体验最大化,让游客随时能“入戏”,感受唐风楚韵在飞檐斗拱间的新生。
同样以“光影诗画”实现对诗词意境的沉浸式转译还有《花开橘洲·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笔下的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的意境,在此化为可触可感的行浸式宋韵剧场,以楼、池、林、台、亭、桥、阁为数字艺术载体,打造宋代美学场景化体验,将“江天暮雪”从平面画卷升维为立体空间,再现千年风雅。
备受全球乐迷追捧的音乐才子——“断眉”查理·普斯(Charlie Puth)近日在贺龙体育场热力开唱,再次点燃长沙夏夜的激情与浪漫。今年上半年,华晨宇、许嵩、李荣浩、陶喆等接棒延续观演热潮,累计观众超20万人。曲终人不散,长沙城发文旅集团正积极探索“演唱会+景点”“演唱会+酒店”“演唱会+商业”的可能性,充分发挥“文旅+演艺”的乘数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因一部剧目、一场演唱会而奔赴长沙,对其而言,这不仅是门票消费,更是对这座城市文化的情感“认购”。而长沙城发文旅集团也将不断打造创新性的演出演艺新空间、新产品:湖南首个沉浸式戏剧主题餐秀空间Mia OPERA将演艺场景嵌入工业遗址,预计今年8月底登陆油脂厂·1936;根据《治安策》创作的多媒体历史剧,拟于2026年在贾谊故居二期试运营;同时也将依托项目空间不定期举办多元演艺活动,培育“演艺+”的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新型演出场所……长沙城发文旅集团将以更贴近生活、更走入人心的艺术展现形式,持续带给观众强情感共鸣与文化归属,不断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让湖湘千年文化和长沙鲜活气质绽放更大魅力。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