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姜丹
临近中午,长沙市高新区麓谷街道麓谷麓景社区银龄餐厅的炒菜机器人正“滋滋”作响,3分钟就端出热气腾腾的辣椒炒肉;VR安全科普活动室里,孩子们戴着眼镜体验“溺水救援”,尖叫声里藏着对安全的深刻认知;“闪闪红星”演播厅内,社区书记化身主播为农产品代言,直播间里的点赞声此起彼伏……这个总人口2.5万的社区,正用科技的锐度、合力的温度,书写着社区治理的鲜活答卷。
科技助力,治理效能节节高
走进麓景社区VR安全科普室,10余种安全场景在虚拟世界里“活”了过来。孩子们戴着眼镜“穿越”到交通事故现场,通过定位传感系统感受碰撞的冲击力;社区矫正对象在VR智慧矫正平台“亲历”酒驾事故,逼真的画面让悔悟比说教更有力。
“以前靠贴标语,现在靠亲身体验,安全意识像种子一样落进心里。”社区安监专干刘俊说。这项创新成了全国样板,2024年司法部代表们现场观摩时,都为这“沉浸式治理”点赞。
“闪闪红星”演播厅里的故事更精彩。孩子们在这里录制红色故事,视频发在微信群里成了“爆款”;专业律师录的普法小课堂,通过公众号、微信群触达超万人次居民。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的“跨界能力”——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威拿起话筒当主播,第一次直播就卖掉500公斤淑一黄桃,11万的直播间流量让受助农户笑开了花。如今,这里既能办“云端招聘”帮居民找工作,又能开培训课教大家拍视频直播,科技成了连接民生与发展的“万能胶”。
众人搭台,唱响共治大合唱
“改了3稿的方案,住起来就是舒坦!”加州阳光东组团的李阿姨说起小区新貌,眼里闪着光。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时,党员干部带头成立楼道改造小组,小区业委会成员积极组织号召居民参与,挨家挨户上门筹集改造资金,共商共议、集思广益,制定改造计划,连楼道都融入红色元素。原本墙皮脱落的老楼,如今成了邻里互相打招呼的“文明打卡点”。
这样的合力不止在小区里。社区拉起“区域化党建共同体”的大网,20多家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与社区签定共建协议。高校送来文化活动,企业搭起招聘台,民主党派送来慰问物资,社校共建志愿队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0多场,谭笑丹带领DNA公益寻亲团队帮失散家庭团圆,矛调小分队把矛盾化解在楼道里......
“以前社区干事像‘单打独斗’,现在像‘众人划桨’,再难的事都能找到帮手。”余威感慨道。
服务暖心,一老一小笑开颜
中午11点的银龄餐厅,84岁的邵奶奶正舀着黄豆焖猪脚。“儿子忙,在这里能吃上一口热饭,实惠还对胃口。”她的饭卡是儿子充值的,餐厅里的机器人3分钟就能炒好一盘菜,每天不重样。这个2022年开起来的“幸福食堂”,最多时一天接待150位老人,炒菜机器人无油烟、无明火、无噪声的设计,既安全又环保,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用餐。
餐厅隔壁就是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点,老人们在这里下棋、拉家常,还可享受定期免费义诊,晚年生活充满着便利与温暖。
在社区举办的暑期免费培训班,“四点半课堂”的孩子们正对着镜头讲雷锋故事,表达能力在欢声笑语中悄悄提升。每月举办的社区亲子文化活动,更是让家长和孩子在欢乐互动中拉近心灵的距离,让每个家庭都能在文化的浸润中,积攒下满满的幸福回忆。
社区把“一老一小”的需求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老人的一碗热饭、孩子的一堂好课,看似小事,却像毛细血管里的暖流,让2.5万人的社区处处透着家的温度。
“科技要暖,治理要实。”余威的话道出了社区的幸福秘诀。当VR眼镜里的安全课、直播间里的助农声、餐厅里的饭菜香交织在一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治理创新的智慧,更是一座城市对“幸福”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