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从“闲置”到“增收” 长沙县农村“三资”管理激发共富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05 17:50: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5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邬振)村庄闲置校舍改造成持续运作的加工厂,为村集体资产带来增收;曾经的荒地成为社区充电站,不仅满足了过往车辆的充电需求,更推动了绿色出行;盘清家底、追回资产,为集体资产租赁管理筑牢“防护墙”……这一幕幕场景,都是长沙县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长沙县聚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村级债务管理、集体工程项目管理、违规出借集体资金5大领域,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过积极构建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底数摸清、深化问题整治等抓手,推动形成资源集约、多方共赢、产业升级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盘活“沉睡”资产,激活共富密码

在北山镇北山村湖南韶粮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数十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操作机器,进行大米过滤、深加工、分类作业。

据悉,该厂房由原金星小学闲置校舍发展而成。2022年,原金星小学被鉴定为C级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法继续使用。“为把手中的‘死资产’变成‘活资金’,村‘两委’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经全体代表一致表决通过,决定对该危房实施拆除,并在原址新建厂房。”北山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建厂房面积达687平方米,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10万元。

“以前在外面找工作很难,现在村里有了这个大米加工厂,活儿也不累,时间还挺自由,每天能赚到快200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赵访感慨。

盘活“沉睡”资源不仅让村民端稳“就业碗”,更充实了村集体“钱袋子”。走进青山铺镇青山铺社区充电站,12个银灰色的直流快充桩整齐排列,充电桩运营监控屏实时跳动着数据——这个总投资57万元的民生项目,正用亮眼的成绩单诠释着闲置资产的活化密码。

自4月10日投用以来,该充电站日均充电量稳定在700度左右,相当于每天充满40辆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五一”假期更创下1503度的单日充电峰值。截至目前,青山铺社区充电站累计充电6万余度,不仅减少碳排放近3万吨,更以“绿色经济”模式为村集体攒下真金白银,预计年净收益突破7万元,让“沉睡”的集体资产成为持续增收的“聚宝盆”。

织密“三资”监督网,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集体资产有多少?土地都承包给了谁?村里面的钱又都花到哪儿了?现在都公布得明明白白的,大家伙儿心里都亮堂得很!”日前,在江背镇梅花社区,村民万佳能笑着说,“多亏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让我们得以挽回村集体损失。”

“三资”管理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万佳能所说的挽回集体损失,源自2010年梅花社区与湖南雄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原洞井学校承包合同。据了解,根据合同约定,乙方需支付租金103680元给社区,但约定付款节点过后,乙方始终未履行付款义务。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县“三资”工作专班、江背镇政府与梅花社区持续发力,多次与湖南雄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沟通协调,通过上门对接、电话催办等方式,反复强调合同义务与违约后果。在多方努力下,企业于2025年6月完成租金支付,不仅成功追回拖欠的集体收益,更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合同权威,为集体资产租赁管理筑牢了保障。

“我们将继续推行‘双专班’工作机制,采取‘清单+销号+回头看’的办法,对集体‘三资’进行深入摸底排查,并依托信息平台全面启动线上核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沙县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通过持续深化突出问题整治、着力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持续抓好日常监督管理“三大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