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邵凤侠 阳俊坤
2025年暑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赴炎陵柰李科技小院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邵凤侠副教授带领下,深入湖南炎陵县开展为期20天的专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技术指导、产业链追踪及优株筛选等举措,为当地柰李产业破解发展瓶颈,以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炎陵作为湖南柰李主产区,自1964年引种以来,种植面积超8000亩,年产量破万吨,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但褐心病的普遍蔓延,给果农造成数百万元经济损失,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痛点。
为确保实践成效,团队出发前做了充分筹备:查阅文献、制定调研方案,并邀请该校林学院王森教授开展专题培训,针对褐心病等病虫害储备专业知识。
抵达后,实践团成员深入柰李种植基地,详细记录品种来源、种植面积、土壤气候、年产量及褐心发生率等数据,探寻褐心病发病规律与诱因。同时,团队全程追踪柰李从结果到端上餐桌的产业链,了解当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分拣分级流程及“线下批发+线上直播”的双渠道销售模式,并与果农、产业工人深入交流,掌握产业带动就业、促进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经过20天努力,实践团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基地7个不同种源的柰李品种进行系统采样分析,通过比对结实量、褐心率、果肉硬度等指标,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邵凤侠表示,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炎陵柰李产业发展,推动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实效,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强科技支撑。
此次实践不仅为炎陵柰李产业破解了技术难题,更搭建起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梁,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