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童光辉
你见过啃着湘地竹笋的大熊猫吗?你能想象它们曾在湖南的竹林间滚坡,在溪涧边饮水吗?这些圆滚滚的“老邻居”是如何在湖湘大地上留下的足迹?又为何在时光流转中渐渐淡出了这片土地的视野?一段被时光掩埋的“湘”遇故事正等待揭晓——
带着这些疑问,2024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率先行动, 基于“湖南大熊猫化石研究”项目成果策划的“消失的湖南大熊猫”专题展览。该展览不仅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湖南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更用直观生动的展陈揭开了大熊猫这段尘封的历史,吸引近40万观众前来打卡观展。
在“旧故事”里加“新线索”,在“旧结论”里寻“新突破”。2025年,我们在“消失的湖南大熊猫”专题展览的基础上,融入八面山大熊猫最新研究成果,推出全新的“熊猫湘遇记——湖南大熊猫的失落足迹”展览,续写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本展览通过3件珍贵的化石和相关研究资料,首次系统性地展示湖南大熊猫化石研究的丰硕成果。展览将带您穿越时空,全景式展现大熊猫的演化历程与独特生活习性,并深度解读保护这一国宝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
展览内容
“熊猫湘遇记——湖南大熊猫的失落足迹”科普特展精心设置了三大篇章:“国宝传奇·大熊猫的时空漫步”“历史迷云·大熊猫的湖湘行”和“和谐共生·与大熊猫共绘绿色华章”。其中,第二篇章的“化石发现与采集”“化石鉴定与研究”两单元尤为值得细细观览。
此次特展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石,严谨梳理大熊猫的起源与分布变迁,通过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大熊猫身影,结合八面山大熊猫化石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大熊猫数百万年的演化故事。展览内容还涵盖相关生态知识,成功构建起“物种演化-区域化石-生态保护”的完整科学知识体系。
展出精品
八面山大熊猫生活在约2900年前,代表了一个与现生大熊猫截然不同的独立演化支系,不仅一举填补了湖南全新世时期大熊猫化石记录的空白,其存在本身,更是为探索大熊猫迁徙演化的“西迁说”提供了实物证据。此次将展出珍贵的八面山大熊猫颅骨化石和下颌骨化石,揭示这个独特族群的演化轨迹与生命密码。
展览亮点
本次特展以八面山大熊猫化石这一重大发现为引线,形象描绘了大熊猫数百万年的演化史诗。展区设计以清新明快的绿色与黄色为主色调,营造出盎然生机与自然活力,通过丰富多元的展示手段,将深奥的八面山大熊猫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必将点燃各年龄层观众的好奇心,带领大家一同探索专属于湖南大熊猫的神秘世界。
展览名称:熊猫湘遇记——湖南大熊猫的失落足迹
展览时间:2025年7月至2025年12月
展览位置:生命演化厅新生代展区(恐龙世界区域右侧)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