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街道在午后微光中缓缓展开。这座历史与当下交织的城市,迎来了十几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带着好奇、镜头与问题,他们走进博物馆、街区与市井日常,也走进一段以内容为线索的理解与连接。
“爱媒·讲”未来媒体人体验营围绕创作展开。青年们以创作者的身份踏入天津,也在行走、观察、拍摄与整理中,对这座城市的层次有了更立体的感知。
城市的表情,在街巷间次第展开。鼓楼的砖墙、古文化街的烟火气让镜头放缓节奏;非遗工艺中手与泥、纸与墨之间的反复与沉静,被静静捕捉;钟书阁高耸的书墙、天美街区里的当代展览,又唤起了构图与光线的融合反应。天津的层次,就这样在空间中铺展开来,从容而不张扬。
更深的理解,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里。在与天津台青的互动中,学员们看到了另一种扎根日常、在城市中生长的可能。他们参访台湾青年创业项目,也倾听这些生活在天津的台青如何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是一种不强调姿态的落脚,更是一种真实生活的打开方式。
与此同时,创作的节奏逐步推进。在新媒体协会的实训环节,剪辑、配音、结构编排与选题讨论成为日常。每一组素材的筛选,都是对表达意图的重新确认。大家逐渐意识到,内容不只是展现所见,更是一种对城市、对观众、也对自己的回应方式。
天津博物馆与自然博物馆的走访,为影像注入了新的线索。有人尝试将展品介绍转化为Vlog线索,也有人围绕知识性内容展开轻叙事设计。城市的文化脉络不再抽象,而是以空间、对象和节奏的方式被转译出来,成为可以传播、可以再理解的故事素材。
在五大道与民园广场的街拍中,人与城市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那些随意搭话的市民、耐心指路的路人、街角咖啡馆的灯光与音乐,都悄悄渗入影像。内容在彼此之间流动,记录变得自然,表达也因此真实。
夜游海河的那晚,灯影倒映在水面,船行桥下,水流安稳。“白天我们在桥上看河,现在我们坐在河里看桥。”这句轻描淡写的感受,也像是在回应这段旅程中反复出现的视角切换——城市与人、观看与被观看、讲述与倾听,彼此构成了对话。
闭营前的交流中,学员们分享了作品,也说起未来的计划。有的作品正在剪辑中,有的想法尚在酝酿,但他们都提到:离开之后,还会继续整理、继续创作、继续讲述这段与天津有关的故事。
城市从不急于留下什么,却总以自己的节奏,温柔回应每一次注视。这些台湾青年们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回应她的宽厚与温柔。故事未完,连接未断。或许在某个清晨的推送里,在某段不经意刷到的视频中,在一条评论下,我们还会再次遇见这座城市,也再次遇见那些走在光影之间的人。
(天津市台办供稿)
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安徽路6号 电话:022-8360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