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尖掠过的孔雀石纹路,藏着超新星爆发的余烬;钢铁森林的根基,是远古海洋在赤铁矿中凝固的呼吸。这个夏天,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正上演一场跨越时空的化学交响——《氢·氧印记》主题展用200余件珍稀矿物标本与沉浸式科技,将宇宙大爆炸到智能手机的漫长旅程,浓缩成一场可触摸的视觉奇观。
本次展览以“源起—出道—共鸣—余音”为叙事脉络,系统呈现氧与氢从宇宙诞生到塑造地球生命的史诗旅程。走进开篇“源起”展区,鹰状星云的瑰丽光雾在脚下铺展。观众将目睹:138亿年前诞生的氢原子如何与恒星熔炉锻造的氧元素相遇,在陨石的护送下,化作孕育地球生命的“宇宙快递”——水分子。水分子随陨石降临地球孕育原始海洋的历程,揭示了生命诞生的根基。
“出道”展区则聚焦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的形成奥秘。从火山岩浆中1000℃以上凝结的磁铁矿,到地表常温下生成的翠绿孔雀石,从深海5000大气压环境中结晶的尖晶石,到氧化带中记录古海洋环境的赤铁矿,通过矿物结晶与转化动画,生动展现地质作用如何雕琢出形态各异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
红山文化玉龙的温润质地、两河流域镶嵌板的青金石光泽、古罗马壁画的铜绿颜料、智能手机芯片里的石英晶体、净化污水的氢氧化铁……“共鸣”展区用文物与科技产品的同台亮相,演绎着“人类文明本质上是氢氧元素的二次创作”。
在“余音”板块,展览着重介绍了氧元素和水的特殊性。氧既是坚硬的赤铁矿中的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又是构成柔软的黏土矿物的氢氧根的一部分。而水与氧化物组合成的氢氧化物,能嵌入岩层形成层叠柔软的三水铝石,而当热浪驱散这些“水精灵”,又形成了质地坚硬的刚玉。让观众对氧与水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据悉,本次展览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主办,百岁山提供支持,展览将持续至9月。正如策展人所说:“当我们凝视赤铁矿的金属光泽,看到的其实是远古恒星临终前的最后一次心跳。”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探索生命与文明的化学基因,在琳琅满目的矿石中看见恒星余温与地球年轮,共同开启独特的夏日“矿石狂欢”。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