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党建领航,居民当家,老旧小区焕新颜——天心区城南路街道探索开放式小区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01 16:39: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诗思

傍晚时分,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白沙路215号院里,孩子们在整洁的空地上嬉戏,老人们坐在木椅上唠起家长里短。而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杂物堆积、车辆乱停、矛盾频出的“三无小区”。走在白沙井社区,像这样的老旧小区正悄然焕发新生。

从“无人管”到“一起管”的美丽蜕变

白沙路215号小区建于1993年,是原湖南省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宿舍。今年年初,职工宿舍“三供一业”分离,小区在5月移交社区管理,过渡阶段陷入无物业管理状态。

这个有着70户居民的老小区陷入开放式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的困境:基础设施老化、治理主体缺失、自治动力不足,业主们在治理方式、费用承担上意见也难以统一,问题逐渐显现。“那段时间,社区电话都快成投诉热线了。”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

转机来自社区推行的“1234”工作法:一核引领,党建领航聚合力,推选自委会实现民主决策,引入物业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实现两方协同,分步推进摸清痛点、建立机制、引进物业三步走,实现管理模式、服务体系、治理格局、治理效能四新满意赢得居民支持。

瞄准“管理主体缺失”的关键症结,社区找到退休老党员牵头打破“沉默”,一户户走访摸底,了解大家的具体诉求,凝聚起主动出击解决问题的集体共识,选举产生小区自治委员会,小区管理规约、议事规则也相继出台……

一个多月后,自委会就成功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完成了物业公司选聘工作,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专业物业”的管理体系,彻底结束了小区“无人管”的混乱历史。“0.5元一平的物业费,大家都能接受。”居民李先生说,“现在环境好了,住着舒心,小区运行也步入正轨了!”

从“一盘散沙”到“民主协商”的氛围改变

没有物业,小区还能有序运行吗?城南路街道交出了另一份答卷——“党建引领+纯居民自管自治”。

在白沙路231号小区,夜晚的活动室里总是格外热闹,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小区管理出谋划策。“路灯不亮找谁修?”“停车位怎么划分?”“白沙夜话”议事会里,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每一件小事都有着落。

实现“居民事居民管”的自治实践,不仅在于民主议事,更在于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小区推选威望高、热心公益的居民牵头,组建起7人自治委员会,并同步制定管理规约、明确委员分工并上墙公示。如今,在收取卫生费、停车费的基础上,还通过利用空间资源,安装快递柜、新能源充电桩等拓宽公共收益渠道,小区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每年还将结余资金作为红利回馈居民,实现“资源盘活—自我造血—惠民共赢”良性循环。“我们每月公示收支明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自委会主任介绍,“逢年过节还给每户发红包,大家都很满意。”“我们的小区每个人都是自治的主人。”居民王女士笑着说,“拿到‘分红’当然开心更放心!”

从“基层痛点”到“规范治理”的探索路径

“从无明确管理主体、无稳定长效机制、无专业服务团队的‘三无小区’蝶变居民满意、治理有效的‘幸福家园’,关键是找到探索适合小区自身的自治路径。”城南路街道负责人介绍,城南路街道将围绕“四个一”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工作。

“四个一”包括坚持“一核引领筑根基”。坚持党建引领作为“四个一”的核心引擎,组建小区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摸清小区家底、凝聚居民共识,着力破解“管理主体缺失”这一核心症结,为小区治理筑牢组织根基。坚持“一院一策”建机制。针对每个院落的产权结构、居民构成等不同特征,差异化组建自治组织(如业委会、自委会、物管会等),民主协商量身定制管理规约,形成“一院一策”的治理机制。坚持“一题一解”优服务。聚焦小区最突出的矛盾(如保洁、安防、设施维护等),按需引入专业服务模块,分步推进三类服务:基础型以低价物业收费保基本;升级型采用“居民自管+专业外包”混合模式;过渡型由社区临时托管并培育自治能力,实现“一题一解”。坚持“一效一评”促提升。建立“四新效能”评估指标(管理规范度、服务响应率、问题解决率、居民参与度),定期评议治理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服务方案,通过“一效一评”推动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