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记者 唐璐)9月12日上午,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长沙主场活动,在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盛大启动。活动透露:长沙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近两年提升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教强市名片越擦越亮。
现场,虚拟主播“科科”通过“科普长沙”视频号生动发布了本月重点活动及新认定的30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芙蓉实验室、湘雅二医院等10家单位作为代表,获授“2025至2029年度长沙市科普教育基地”牌匾。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三大省级实验室的首次联袂登台,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岳麓山实验室在杂交水稻持续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取得突破,用科技“以光为尺,丈量种子未来”。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展示了在高端装备能耗控制及工业母机研发等领域的关键。芙蓉实验室立足精准医学,发布了全国首例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和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等重大临床进展,诠释了“一个细胞守护生命”的科研温度。
活动不仅关注“顶天”的科研突破,也注重“立地”的科普实践。爱尔眼科分享了其投资建设1800平米科普基地、构建“展教合一”体系的成功经验,成为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典范。在“科技工作者创业谈”环节,中南大学梁步阁教授等多位创新创业代表,分享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艰辛与荣耀,激励青年成为创新创业“最亮的星”。
场外,“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成果展区化身为热闹的“科普集市”。28家单位带来的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互动展品,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体验。湖南磁浮的科技应用、华智生物的智慧农业、优龙机器人的教育机器人等,让公众亲手触摸前沿科技,真切感受“科技改变生活”。
作为活动举办地,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长沙从“历史名城”迈向“未来之城”的科技地标。在全国科普月的推动下,长沙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系统的布局,让科学之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据悉,两年来长沙科普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开创全国先河的“四科”融合模式,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超百场,组建286支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功创建国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85家。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