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贵州与台湾,同处北纬25度,地形地貌和生物生态具有多重相似性,为两地文旅合作以及青年交流提供了天然纽带。9月16日至19日,2025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将在贵阳举办,黔台两地将再次共赴一场“地缘”与“人缘”的双向奔赴。
凝聚共识、推进融合、共促发展。自2013年启动以来,“黔台会”已成功举办九届。截至目前,“黔台会”已累计邀请台湾同胞超3000人次。本届恳谈会期间,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以及黔台青年交流将成为重要主议题。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出席2024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时表示,文化是两岸人民情感的黏着剂,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之间摸索出一套共生、共处、共享的经济生活方式,不仅能强化两岸连接,还能凝聚彼此的认同。
黔台携手,探索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近日,美团旅行发布9月国内十大“错峰游”目的地,贵州位列榜首。凉爽宜人的气候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台湾成为贵州重要入境客源市场。
6月,黔台青年“村BA”篮球友谊赛在台江县台盘村开赛,台湾彰化的青年代表与贵州台盘1936篮球代表队以球会友;9月,一支台湾旅行团抵达位于榕江的贵州“村超”球场,观看了巴西银河联队对阵贵州开放大学的友谊赛;同月,10位来自台湾的同胞走进凯里苗侗风情园贵州“村T”舞台,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贵州火爆出圈的“村字号”IP,吸引了大批台湾同胞组团来黔。拥有百万粉丝的台湾自媒体博主“猫是安安”在观看“村超”过程中,感受到了贵州带来的惊喜:“现场比赛非常激烈,让我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体育氛围,希望整个活动能从贵州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今年上半年,贵州境外游客量同比增长60.6%。贵州正持续“圈粉”台湾游客。本届“黔台会”上,黔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将再次成为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两地文旅产业发展拓展无限商机。
黔台携手,探索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新方式。高山流水遇知音,近年来,黔台两地在文创产业合作上奏响了一曲曲动听旋律、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画卷。
在毕节,一对“两岸夫妻”,共同谱写了“琴瑟和鸣”的幸福乐章。2020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的蔡芳咏跟随丈夫彭士泳脚步,定居在了毕节,并把父母经营的古筝厂搬迁到了那里。
如今,古筝厂生意十分红火,乐器已远销国外近60个国家。“毕节的漆器非常有特色,下一步我们计划将漆器的工艺融入古筝制作当中。”蔡芳咏希望,能帮助当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贵州多彩且独特的文化介绍给更多海内外同胞。
9月11日,“两岸一家亲 黔台丹青绘风采”主题书画展在贵阳开幕,113幅黔台两地艺术家的书画作品集中亮相,共同勾勒出了两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种”的文化血脉。近年来,贵州打造的“黔台缘·文化桥”交流品牌,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推动了黔台两地文化交流常态化。
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作为本届“黔台会”的六大产业对接会之一,黔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将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等领域,共邀台湾同胞,共享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红利。
黔台携手,开创两地青年交流合作新未来。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本届“黔台会”青年活动数量为历届最多。期间,贵州将举办一系列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为主线的交流活动,向台湾青年展现贵州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今年8月,“中国式现代化黔南实践-台湾青年黔南行”参访团,以“生态观光+文化探寻+产业交流”为脉络,开启为期七天的深度考察之旅,从水族马尾绣到阳明文化,从贵州大数据产业到“中国天眼”,台湾青年深切感受到了自然与科学的魅力。
台湾贵州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庄鑫葆说:“在贵州,大家环境保护意识很好,人文水平也很高,大陆现在大数据发展好,期待推动两岸旅游与科技合作。”
去年8月,“山海智——黔台青年师生联谊会”在贵阳启动,由台湾30余名师生组成的参访团与贵州高校的6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上演了一场跨越海峡的科技与人文交融的青春盛会。
东吴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刘源俊表示,贵州在天文、大数据、桥梁建设等领域的成就世界瞩目。
为两地业界精英搭建思想碰撞的舞台,促进两岸青年在情感共鸣中增进认同。本届“黔台会”期间,来自台湾的近40位青年企业家将与贵州青年企业家一道,实地走访10余家贵州代表企业及机构,为未来合作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地缘”上相近,“人缘”上相亲。“未来,贵州将继续以‘两岸一家亲’理念,探索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路径。”省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文旅合作和青年交流,黔台两地将把合作转化为“地缘+人缘”的双重纽带,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生动范例。
贵州省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