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7日讯(通讯员 葛敏)家住长沙的马爷爷(化名)近日总觉得浑身没劲,走几步就头晕眼花。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时,细心的医生发现马爷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连下眼睑和甲床也呈苍白色。
医生为马爷爷开具了血液检查,结果果然提示严重贫血。
马爷爷十分不解:“这一没受伤出血、二没得病,好端端的怎么会贫血呢?”
进一步的详细询问这才揭开谜底。原来马爷爷十分注重养生,为了避免得糖尿病,老人几乎戒掉了肉类和新鲜蔬菜,长期进食自家腌制的“坛子菜”当作下饭菜,这样的饮食习惯最终将他推入了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漩涡。
老年病科十一病室主任付丽指出,马爷爷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中老年人出于对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惧怕,盲目对肉类和蔬菜做“减法”,却不知这正悄悄抽走了身体制造血液的三大关键原料:
铁元素“告急”:红肉、动物肝脏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极高(15%~35%),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核心材料。植物性铁吸收率仅2%~20%,单纯依赖植物铁吸收如同杯水车薪。
叶酸“断供”:深绿色蔬菜(菠菜、芦笋)、豆类富含叶酸。人体一旦缺乏叶酸将造成DNA合成受阻,骨髓中红细胞发育停滞,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真空”: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肉、蛋、奶)中。长期素食者缺乏B12,同样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可能伴随神经损伤。
血红蛋白如同体内的氧气运输车,铁是造车钢材,叶酸与B12则是装配工人。当三者同时短缺,血液“运力”暴跌,乏力、头晕、苍白便成为身体的求救信号。
“要打破贫血困局,关键在于重建餐桌平衡。”付丽表示,老年人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多样性,做到营养均衡,可适当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以增加叶酸摄入。动物性食品如瘦肉、鱼、蛋类、乳类富含维生素B12,应适当多吃。
付丽提醒,健康饮食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过度忌口如同拆东墙补西墙,反而会打开新的健康缺口。均衡营养才是抵御疾病的基石——红肉与绿叶菜同盘,粗粮和蛋奶搭配,让每一餐都成为滋养生命的协奏曲。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