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新湖南向您推荐②湖湘文脉——南轩书院

发布时间:2025-09-24 16:29: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沩水之滨,衡岳余脉。南宋张浚、张栻父子长眠于此。

两冢墓葬用花岗石砌成,以三合土封顶,右为“宋元辅封魏国公德远之墓”,埋的是张浚;左为“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埋的便是张栻。

父子二人,一人力主抗金、一生忠勇,一人发展理学、传道济民,皆为人所敬仰。

然而,南宋的天空翻腾起滚滚乌云。宰相张浚的忠言逆耳唤不回君心故土,反使其被贬长沙。

临死之际,张浚自觉无力抗金,无颜见江东父老,嘱咐张栻把自己葬在湖南衡山脚下。

当张栻扶灵行至沩水,长风携着湿润水汽,抚过那双朦胧泪眼。

瞳眸缓缓揭开,霎时,万顷波澜映入眼底。垂柳与水鸟共舞,青山与孤帆同游。好一处幽静之地!

于是,一代忠臣张浚带着不可磨灭的伤痕归葬于此。张栻在父亲墓前与青灯黄卷为伴,悉心守护父亲的陵寝三年。

期间,张栻的理学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他撰写了多部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人评价,湖湘学派虽开创于胡宏,确立湖湘学派并称之为“湖湘学最盛”的则是张栻,师生二人是湖湘学派的奠基人。

16年后,张栻辞世,与父亲同藏于宁乡巷子口。

嘉靖三年,明世宗下诏建“南轩书院”,御书匾额,命其墓地为“官山”。

要抵达南轩书院,须登上“官步桥”步行通过。桥头立有清穆宗诏令之碑:“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当年繁盛景象,由此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南轩书院原址曾惨遭破坏,仅仅只保存了基础及石雕刻、麻石不足80平方米。直至2017年,宁乡重修南轩书院,今人才有幸再睹其风采。

如今的南轩文化园,层峦叠嶂,天地旷远。再开湖湘理学之门径,等待着当代黎首文人,满怀虔诚扣步而来。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