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若说青铜器,是宁乡深埋于地下的史诗。那么灰汤温泉,则是这片古老土地赠予世人的温暖呼吸。
泉涌之处,水汽蒸腾,如灰似雾,故谓之”灰汤”。灰汤之泉,自地下两千余米的岩层深处而来,历经万古酝酿,携着地心最炽热的诚意。温泉水温近九十度,水质细软,富含钾、钠、钙、镁等矿物精华,相传“可饮可浴,能愈百病”,故有“潇湘第一泉”之称。
此泉名扬三湘,引名人荟萃。
自晋代而起,诗人薛宣便于此驻足,留下“水饮温泉分地脉,雨来云涌抑神功”的咏叹,窥见了天地造化的神功。数百年后,宋代大儒朱熹被此地风光深深吸引,一次畅快的沐浴之后,万念俱消,即兴吟唱出“客来争解带,万念付一洗”的洒脱诗句,为灰汤注入了洗尘涤虑的文化魂韵。到了明代,刘绚更是豪迈地将它置于历史的聚光灯下,与盛世华清池并列:“华清胜迹传千古,此地相将伯仲间”,一举奠定了其不凡的地位。
氤氲的热气曾浸润过文人的广袖,聆听过先贤的深邃思辨,这泉便成了与湖湘文心相连的载体。它见证过朝代更迭,抚慰过无数羁旅倦客,千年以来,始终以不变的温度,接纳着一切。
沉浸其中,是身心与自然的对话。当微烫的泉水漫过肌肤,每一个毛孔都瞬间苏醒。闭目凝神,外界喧嚣渐次远去,只余一池暖意与胸腔里的心跳共鸣。
若是冬日,看远山萧索,天际飘着零星雪花,身体却被融融暖流紧紧包裹。若是月夜,则更添情致,天上一轮明月,池中一片清辉,水汽袅袅上升,仿佛置身于幻梦般的瑶池仙境。
如今的灰汤,早已从自然的野趣,化身为一处精致的养生秘境。
现代化的温泉度假区依山就势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汤池形态各异,或藏于园林深处,或置于高台之上,揽尽风光。
当您探寻过青铜的奥秘,瞻仰过伟人的故里,领略过沩山的雄伟,不妨来到灰汤,让这流淌了千年的温暖,洗去疲惫,熨帖心灵。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