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慧
当塞纳河的浪漫与湘江的灵动交汇,当法兰西的璀璨星空与湖湘的厚重文脉相遇,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在长沙奏响了华彩乐章。
举办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不仅是对两国六十余年友谊的献礼,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携手启航。中外嘉宾云集长沙,在思想、文化、情感的深度交融中,共同谱写了中法关系“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崭新篇章。
思想的高度
——于顶层设计中凝聚共识
在湘江之畔的这场文明盛会,首先是一场立足高远、汇聚智慧的思想峰会。
中国与法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两座高峰,长久以来彼此凝望、相互启迪,人文交往“双向奔赴”。
300多年前,法国启蒙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论语》,掀起欧洲学界对儒家思想的广泛关注与探索;中国戏剧《赵氏孤儿》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改编,在法国文坛崭露头角,成为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戏剧。
自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两国在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持续深耕,硕果累累,树立了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典范。2024年1月,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强调,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在长沙举办,不仅彰显了中法两国从政府到民间、从国家顶层到地方实践的深度共识,更凝聚了双方推动文明互鉴、深化人文合作的坚定意愿。
本次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六场平行论坛、市长圆桌对话等高端对话场景,汇聚了中法文化、艺术、商业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思想碰撞与真知灼见,不断拓展这场对话的广度与深度。
市长圆桌对话,将中法文明互鉴的共识推向实践前沿。长沙、合肥、海口,与法国上塞纳省、孚日省、滨海夏朗德省的城市管理者共聚一堂,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领域深度交流,为文明互鉴注入坚实的地方力量。
六场平行论坛则紧扣时代脉搏,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探寻文化灵魂与城市肌理的融合之道;“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激辩数字时代文化的未来图景;“中法青年艺术家对话”点燃新锐创意火花;“艺术教育与人才交流”为文明互鉴播种未来;“表演艺术与文化传播”探讨艺术跨越语言的感染力;“文博产业与文物保护”分享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的智慧。这些议题既回望传统,又面向未来,既守护根脉,又拥抱变革,共同构筑起中法文化交流的立体图景。
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对话,到城市治理的经验分享,再到具体领域的务实合作,本届论坛以其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行动的精密度,充分证明:真正的文明互鉴,始于顶层设计的共识,成于具体领域的实践。
当湘江的智慧与塞纳河的思考在此交汇,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合作的深度
——从理念共鸣到行动共赢
湘江与塞纳河的对话,植根于跨越百年的文明互鉴历程。
早在一个世纪前,蔡和森、李维汉等湖湘子弟怀揣理想远渡重洋,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探寻真理,用青春书写了“各美其美”的文明互鉴序章。位于蒙达尔纪市雷蒙特列街15号的中法友好纪念馆,至今仍静静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着两地友谊的源远流长。这是合作的起点,也是互信的基石。
承续历史的脉络,长沙与法国的合作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
产业协同不断深化:长沙县与蒙达尔纪市的友城关系持续升温,从官方互访延伸到民间交往,成为两地情感联结的坚实纽带;法资企业与本土产业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度协同,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长沙智造”装备更走出国门,在欧洲基建项目中闪耀光芒,彰显中国制造的实力。
文化交流增添亮色:无数“长沙元素”跨越山海,在法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留下独特印记,去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来自长沙浏阳的烟花,曾照亮塞纳河夜空与法兰西学院上空;湘绣珍品即将亮相2025法国国际工艺创新双年展,以指尖技艺展现东方美学;唐代长沙窑文物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静静陈列,诉说着千年瓷路的辉煌过往;从长沙走向世界的音乐大师谭盾,多次在法国殿堂级音乐厅奏响融汇东西的华美乐章,让不同文明的旋律在此同频共振。
创意产业掀起热潮:湖南卫视《乘风2024》吸引法国歌手乔伊丝・乔纳森深情献唱,打破国界的音乐对话引发广泛共鸣,成为一场现象级的跨国音乐对话;《花儿与少年》在巴黎、里昂等地的取景拍摄,更将法式浪漫与中国视角相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激荡起一股股鲜活的中国文化暖流。
这些务实合作,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长沙不仅是“工程机械之都”“媒体艺术之都”,更是一个致力于全球合作、拥抱开放创新的国际化城市。
今年6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率长沙市代表团访问法国,与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就中法人文交流进行深入探讨。双方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文化交流,是增进理解信任、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这次访问为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的丰硕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近年来,长沙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荣膺“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桂冠,跻身“全球100目的地”榜单;积极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国际平台;成功举办中法文化之春、“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国际盛会;持续赴欧亚多国开展文旅推广,近两年吸引200余名境外旅行商来长考察。
数据是“长沙吸引力”最有力的注脚:据统计,今年前3季度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32.74万人次,同口径比增长44.72%;实现入境游客总花费2.23亿美元,同口径比增长34.91%,有效促进消费链条延伸与产业升级。
百年前湘江子弟赴法寻路,如今全球游客来长打卡,长沙的“全球推荐”之路,早已超越地域局限,成为中国城市开放发展的生动缩影。长沙将继续以开放为帆、以魅力作桨,在打造“入境游第二站”的征程上,向世界展示更立体、更鲜活、更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形象。
文化的广度
——当湖湘韵律邂逅法兰西风情
文明互鉴的画卷徐徐铺展,文化的广度在每一个动人瞬间自然流露,熠熠生辉。
欢迎晚宴上,铙乐声声,《茉莉花》的东方婉约与《玫瑰人生》的法式风情奇妙共鸣。湘剧的水袖轻扬,花鼓戏的乡音淳朴,与木偶戏的灵动相映成趣。这一刻,艺术早已超越语言的藩篱,成为心灵相通的桥梁。
夜色中的湘江别具韵味。游船轻移,弦乐四重奏的西洋乐章与《春到湘江》的民乐旋律在波光间交织。两岸灯光秀如星汉灿烂,照亮着中法文化交融的美妙轨迹。
“长沙建筑美轮美奂,文化产品丰富多样,在这里我既看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让-皮埃尔·拉法兰由衷赞叹,长沙这座城市,将千年文脉与开放胸怀完美融合,让不同文明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长沙音乐厅内,一场跨越东西的听觉盛宴正在上演。法国歌手李阿娜·佛丽以醇厚慵懒的声线,将经典香颂《玫瑰人生》中法兰西的浪漫情怀娓娓道来;湘剧表演艺术家周帆高腔起调,一曲《拜月记》选段,将湖湘大地的千年古韵演绎得淋漓尽致。东西方艺术在这一刻完美交融,为现场观众带来触动心灵的审美体验。
非遗展区里,文化的对话同样精彩,湘绣的细腻针法、湘剧的婉转声腔与铜官窑的千年瓷韵,共同构成了湘味非遗的鲜明底色。舌尖上的对话更是妙趣横生,中法美食周开幕式上,法式甜品的精致美学与长沙小吃的火热激情,在味蕾上谱写出一曲和谐的交响。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里,轮番上演经典《卡门》音乐会、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表演,两大法国艺术IP为中法文化论坛添彩,让中法两国人民在音符的共鸣中,感受“媒体艺术之都”的文化魅力。
这些动人的场景,这些温暖的相遇,共同诠释着文明互鉴的真谛,它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带来心灵间的真诚对话。
“长沙是我心中中国最好的城市。”在法国制片人BAROW LAURENT眼中,长沙既充满时尚的青春活力,又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更是一座安全感十足的宜居之城。
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是长沙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这张名片上,镌刻着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印刻着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更彰显了拥抱世界的开阔胸襟。通过这张名片,世界看到了一个立体的、生动的、充满魅力的长沙。
站在新的起点,长沙,这座敢为人先的中部名城,正以更开放自信的姿态,与法国、与世界,携手奔赴一个更加璀璨的共同未来。
当湘江的波涛与塞纳河的涟漪在文明交流的长河中相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今天的盛会,更是明天更加绚丽的文明图景,在那里,每一种文化都将绽放独特光彩,共同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